机会与成功

in cn •  5 years ago 

你渴望成功吗?但可能常常与带来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你奋力追寻机会吗?但机会带来的成败得失往往晦暗难明。机会与成功,似乎藴涵着人生的全部奥秘,既让人惴惴不安,又让人惊喜莫名。其中,是否有某种让芸芸众生顿悟的玄机呢?

untitled.png

幸运的成功者

世人常常误以为,除了功成名就的英雄与身败名裂的罪人之外,这个世界就只剩下芸芸众生了。殊不知,命运不济的豪杰与飞黄腾达的恶徒亦大有人在。无论科场、职场、官场与战场,互相竞争的豪俊何止千万,但皇天只眷顾其中的少数幸运儿,突出成功者从来都少之又少。被淘汰出局者固然未必都值得同情,但世人也不必尽情奚落。

在曹操的营帐中,司马懿不失为一代才俊。但说唯有他的雄才大略才足以奉天承运、开启一个新的王朝,则并无充足理由。司马懿固然文武兼备、老谋深算,但就深谋远虑、经略天下而言,他绝非当时的最优秀者;但绝佳的幸运成全了他。如果他的强势竞争对手——例如郭嘉如何?——不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他没有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如果曹魏皇帝不是那样一个个平庸懦弱……,如果不是所有这些特殊因素恰好全都出现,那么,继魏而起的还一定是司马家族吗?

曾国藩无疑是晚清最负盛名的大人物。但说他是自己时代的绝世奇才,则远非事实。即使从曾国藩在岳麓书院的同窗学友看来,曾的天资也不是出类拔萃。与曾国藩心存芥蒂的左宗棠讥他“欠才略”,或许不足为凭;一直自称门生的李鸿章当面说他“迂缓”,就颇说明问题了。就道德而言,曾国藩确实被几代人奉为楷模——蒋介石与毛泽东都对他推崇备至。在那个不可能有真正清官的时代,曾国藩已尽了最大努力作一个清官。但若论文章,则褒贬兼有,并非天下共尊。曾国藩能成就一代名臣,少不了其特殊机遇。如果他在起兵之初,因屡战屡败受到咸丰严厉训斥时即遭贬逐;如果他在惨败之后纵身湘江之际没有被部下及时救起;如果他没有一个虽德才一般、但强悍过人的弟弟跟随左右、疆场效命;如果他的对手洪秀全不是那样昏庸暴虐……,那么,曾国藩还会是“中兴第一功臣”吗?

1949年鼎革之后,位高权重的学者不多,李四光应该是独占鳌头了。身为学者而又能呼风唤雨、纵横捭阖,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不能不令人叹服。但今天已经清楚,无论是道德还是专才,李四光都远非当代知识界的楷模。只是一些非常特殊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成就了这颗学界明星。如果不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地质学界更负盛名的优秀学人——其中至少应当提到丁文江、翁文灏——过早谢世或者政界无缘;如果不是那个年代的不正常氛围,使得李氏地质力学这样一种自吹自擂的理论杜绝了任何批评;如果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体制力量,帮助李轻而易举地排除掉任何竞争对手……,李四光还能稳居宝座,一直戴着中国地质学界祖师爷的桂冠吗?

上面所述的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各自时代的大成功者。我无意否定他们的功业,只是强调他们的成功如何得益于种种机遇。他们全都是各自时代的幸运儿,至于他们的成功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机遇,却不是能够准确回答的问题。

倒运的失败者

如果说,失败者已属不幸,那么,失败者常常被历史忽略又是一重新的不幸。其实,失败者也值得关注,因为他们的经历,可能有益于后世人提取宝贵的人生经验。

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失败者,大概非楚霸王项羽莫属。论者不难举出一百条缺点来,说明项羽必然失败的结局。实际上,这样的论证并无意义;论者所持的最强的理由,莫过于“项羽已败”这一既定事实。没有什么历史事件具有铁的必然性,项羽败于刘邦这一事件也是如此。如果在项羽与刘邦衔楚怀王之命分兵击秦时交换一下位置:让刘邦进军河北,而项羽则直取关中;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听从了范增的计策,不放过最危险的对手刘邦;如果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之后,一举西进,不容刘邦有喘息之机……,所有这些细节的改变都未必绝不可能,但只要改变了其中任何一项,或许中原之鹿,就落入项羽手中了。然而,项羽就有那么倒运,几乎每一局都拿到了下下牌,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全部优势。

较之于楚霸王而言,光绪似乎是一个弱势的统治者,更少人质疑光绪在戊戌变法中似乎必然失败的结局。实际上,并不存在光绪必败的充足理由。一条被普遍接受的理由是,君主立宪在中国就是行不通!为什么?日本、文莱、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这些东亚国家都成功地实现了君主立宪,难道中国人更劣等些?

光绪固然体质与气质都不强势,但君主的身份就是最大的优势,在稍稍有利的条件下就可聚集起强势的人气。可惜,倒运的光绪失去了每个有利的机会。说什么不会有任何有份量的大臣站在光绪一边,纯粹是事后妄断。

在专制王朝里,有几个坚守气节的大臣?择主选边不过是顺势爬杆而已。一旦形势于光绪有利,谁还愿往颐和园跑!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实力派大员,本来就倾向新政,岂不愿随光绪变法图强?只是在宫廷形势尚未明朗之前,不愿冒险倒向一边,权且骑墙而已。在关键时刻倒向后党——这铸成光绪的败局——的袁世凯,也未必绝对不能效命于光绪。但光绪就是丧失了所有这些机遇,这仅仅是其心腹近臣的无能吗?后党中的那些昏聩老臣还要怎样愚钝颟顸!败在这样一些人手里,除了形势与谋略的因素之外,你不觉得光绪也太倒运了些吗?

黄万里是一个失败者吗?他的支持者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他今天声名远播,海内外敬仰有加,且其令誉似乎还在与日俱增。但至少从他所生活年代的标准来看,他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败得很惨。他留美归国后,一腔热血,满腹真知,不就是要效命于这个国家吗?若仅仅着意于养家糊口,以他的门第与资质,何处不好安身立命?但1957年身遭大劫之后,这一切都已无从谈起,真是夫复何言!不是有许多与黄万里有类似遭遇的人——例如徐利治、江平、王蒙等——在平反复职之后焕发出第二青春,最终功成名就吗?但黄万里比所有这些人都倒运。他的专业在于治理江河,但那并非纸上的事业,只能依靠权力的力量。不幸的是,黄万里的想法总不能投当权者之所好,无论黄河三门峡还是长江三峡,他的主张都与官方相左。这样一来,纵然他有开天辟地之才,这块土地上也不再有他可干的事了。无论历史是否能最终证明黄万里是对的——历史常常长久无言啊——,也不能将既定的失败变成成功。

以上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失败者。他们之所以失败,不能说没有各自的个人原因,但时运不济却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因素。

成功与社会

人生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唯其如此,人们才如此斤斤于个人的成败得失,着意于成败的个人因素,而其极端就是几乎成为铁律的“成王败寇”之说。成王败寇意识已如此深入我们民族的心理,即使开明豁达之人,也未必能逃避其影响。这一状况对于社会伦理的消极影响有多大,怎么估计也不算过分。

通常被忽略的一个关键事实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个人的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决定成败的个人因素,作用也十分有限。归根结底,任何人的成败得失,主要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即“时势造英雄”之谓也。然而,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形态万端,如何理出某种规律来,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你可以举出一千个例子来,说明励志的个人如何成就大业。但也可以举出一千个例子来,说明即使矢志奋斗,也可能一事无成。这两方面的例子,都没有什么社会学意义。没有什么人生道路是预先铺就的,没有什么个人的命运是无可更改的。

世界处处充满着偶然性,对于成功机会的分析,只能用处理偶然性的方法,即统计的方法。合理的做法,不是去刻意挑选一千个特殊例子,而是从起点大致相同的某群人(例如学业优异的农村高中生)中完全随机地取出一千个样本,长期跟踪,记录下其中每个人的人生足迹及其生存环境,将涉及的主要因素——例如最高学历、最初职业、工作流动次数、接受捐赠或奖励次数、婚姻状况、家庭变动等等——的所有数据资料排比出来,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得出适当结论。这一工作将会骇人地复杂与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那是今天多如牛毛的“成功学”学者未必愿意做的。但舍此别无它途。那么结论将会怎样呢?如果一千个样本之中有10个成功者(何谓成功已不易界定,无论选择什么成功标准都不免带主观偏见),这10人的机遇可能十分不同,但完全可能呈现出某些可识别的规律性,这意味着由此可作出某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结论。例如,若10个成功者中有5人得到名师指点,那么可以说,遇到名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社会学分析的结论只能解释社会的一般状态,若用于解释个人命运,则几乎肯定不会使人满意。首先,任何或然性结论都无法肯定地用于个人。即使名师指点一般导向成功,但幸遇名师的你却仍然可能失败。其次,人生机遇可望而不可求,社会学结论并不能为个人提供确切的有效建议。

如果说,社会学分析对于个人事业少有教益,那么它对于认识作为社会现象的成功倒是大有启示。你不妨注意到如下几个主要之点:

● 如果将成功定义为出类拔萃的话,那么成功的机会必定少之又少;这意味着即使在同样的资质与类似条件下,个人多半难以胜出。

● 成功者完全未必在每个方面是最优者,将成功者神圣化毫无道理。同样,失败者也未必是所有方面的最劣者,将失败者妖魔化更无根据。因此,成王败寇之说并不可取。

● 导向成功的条件最终由社会提供,并非个人所能自创。因而成功不能不密切关联着一般的社会状况,而在这一点上个人是难有作为的。例如,如果社会无法提供摘取诺贝尔奖的条件,那么即使是天才也只能徒叹奈何。

得意与失意

对于个人而言,仅有或然性意义的社会学结论几乎不值得关注。个人关注的只是:我的奋斗将会成功吗?如前所述,如果将成功定义为出类拔萃,那么绝大多数人不必指望;如果将成功定义为小有成就,那么至少有一部分人可抱希望。不管如何理解成功,都肯定有不少人得随时准备面对失败的命运。任何最高超的“成功学”,都不可能普惠众生。成功时的得意固然极其美好,但失败时的失意却令人悲伤。身处风云莫测的社会,个人该如何面对无常的人生呢?个人通常永远不会放弃成功的希望,但命运将如何摆布我?

成功是一主观概念,其界定是高度随意的。如果你害怕失败,又何必去追求过高标准的成功呢?你就能肯定上天特别眷顾你?其实,你不妨将成功的标准定得低一些,甚至很低。例如,只要能有一稳定职业,就算成功;或者,婚姻完美、家庭幸福,也算成功。那么,成功的希望就不会很小。哪一种成功更好?当元帅还是当士兵?要使一个成功的小经理不羡慕成功的大老板,大概很难;但真正透彻的人,看不出这两种成功有什么本质区别。小经理也可以得意于他的职业成功,而大老板则完全可能失意于他的壮志未酬!

只要能现实地认定属于自己的成功,你就可能随时与成功为伴!

成败随时而易,很少有永远的成功者,也很少有永远的失败者。那么,是否有最终的成功者或失败者?至少,对于还活着的人不存在这个问题,总不能提前盖棺定论吧?因此,一般来说,在一生中你总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成功了也别太得意,后面还有失败等着呢;失败了也别太失意,说不定成功就在后面,不是经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对于有心人来说,一时的失败毋宁说是一次总结经验的成功!

古人对待成败的智慧,常常为今人所不及。且不说老庄的超脱,那是无人能及。不过,至少有一句格言是该记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世上还有比这更透彻的哲学吗?至于“胜败乃兵家常事”,则早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反而因说得太多而不起作用了;或许,人们认为那只是对失败者的安慰。只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总不免带有消极色彩,似乎倡导虽败犹荣的随遇而安,并不鼓励屡败屡战的奋斗不息。这两种不同的应对,自然各有短长,如何选择就因人而异了。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flagged for bid bot abuse , @steemflagrewards
or buy upvote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purifying the community of steem
净化社区,人人有责
my 2% downvote just is a summons without punish.
我2%的downvote,只是传票,不是惩罚.

The summons is just a reminder that you need to be clear about what you are doing and be prepared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actions.
传票只是提醒您:您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要为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好心理准备.

If you support my work, you can give me some upvote on the comment of the summons.
如果支持我的工作,可以给我这个传票留言进行点赞.

If you find my mistake, you can give me a valid upvote (0.02sbd) on this comment. I will arrange a time to review or provide relevant evidence as soon as possible.
如果发现我判断错误,可以给我有效点赞(0.02SBD),我会安排时间,尽快复核或提供相关证据.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需要不断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