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碎碎念:2018回家过年感受之村里那些事儿

in cn •  7 years ago  (edited)

老家在河南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平时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村子的空心现象凸显,大多数老旧的房子早已没人住;大多数的年轻夫妻至少两个孩子,有的甚至有四五个,一般是爸妈负责生,爷奶负责养。

我不敢说这样对或者不对,它就是现实。农民靠两亩地养家糊口早已成为过去。

过年回家有一个任务是:走亲戚。父母那一代,双方一般会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也就是我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在家里的一些平时也许会有那么几次的见面,而对于那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有时间到长辈家里拜年见面了,“走亲戚”成为了回家的必须流程。

问题在于,我们有太多的亲戚要走,而假期的时间却又太短,于是,到有的亲戚家刚把礼物放下便要去下一家,连一杯水都没喝,更不用说一起吃饭,交流,增进感情了,完全是出于传统和任务来完成。可悲的是,当老一辈不在的时候,有一些的亲戚关系可能就很难维系下去了。

说起走亲戚,交通工具的进步很值得一提。在我很小的时候,一般都是自行车,还是有大横梁的那种,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停着吱吱扭扭的声音,时间过得很慢。后来,有了摩托车,当时有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现在,一般是开车,一天能走好多家亲戚,也就出现了上面说的刚把礼物放下便要去下一家的现象。

我不知道用脏乱差来形容养育了自己的家乡合不合适,但那却是是我看到的情况。在混杂着泥土的水泥路上,开着私家车是最近几年常见的现象。在县城中,本来就不算宽阔的道路上塞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很多甚至完全不按交通规则行驶停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于农村没有禁止放炮,烟花鞭炮成为了新年的重要娱乐项目。大年三十那天,从下午四五点开始第一波的燃放,直到晚上八九点,几个小时内各种烟花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之后休息两三个小时,十二点新年到来时又是一波。然后才是短暂的睡眠,早上五点左右开始,又是一波。人们在尽情的娱乐的同时带来的后果是,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烟雾中,直到年初三烟雾才完全散去。

还有一个今年才有的现象是,前几年,有一些信基督教的人(我们那里叫信主,周日有空的话就聚在一起参加礼拜),过年贴的都是那种浅蓝色的基督教对联,据村里人说,今年“上面”不让贴了。大家也就很听话的把这些对联收起,重新再去买那大红的中国春联。

对于老家,我有一个十分强烈的感受是:放假十分想回去;回去一段时间便会觉得无聊;临走时又开始依依不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临走的时候,拍下了村头的这张照片,看看下次回去时有没有什么变化。

消失了快两周,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狗年旺旺旺!


所有文章请移步这里更方便: www.drunkevil.org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drunkevil, 这个不错,赞了!

新年旺旺旺,万事如意!

旺旺旺!

  ·  7 years ago 

新年快乐(✪▽✪)

谢谢,新年好!

没想到基督教都这么深入了

是的,人还挺多的。

有时候离家越久就越感觉回不去了。

是啊,人都是这样。

  ·  7 years ago 

好久不见!拜个晚年,狗年大吉!

谢谢,新年快乐,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