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绿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未来也有很大的可能继续取得成功: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沙漠治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为沙漠绿化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例如 “三北” 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这些大型生态工程的持续推进,对沙漠绿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在沙漠绿化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发明了水汽种植法,利用特制的水枪可以快速地在沙地上钻孔、种树、浇水、覆土,大大提高了植树的效率。还有草方格沙障技术、飞播造林固沙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和覆盖度。
民众参与:义务植树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沙漠绿化的行动中来。从 1982 年植树节开始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适龄公民累计有 175 亿人次参加植树,累计植树 781 亿株(含折算),为沙漠绿化积累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生态意识提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沙漠绿化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沙漠绿化对生态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改善局部气候:植被的增加可以调节沙漠地区的气温,降低夏季的高温,提高冬季的低温,使昼夜温差减小。同时,植被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蒸发量,提高降水的可能性,从而改善局部的小气候。
保持水土: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例如,黄河 “几字弯” 南岸库布其沙漠通过建设锁边林带,有效遏制了流沙,保护了黄河的生态安全。
增加生物多样性:沙漠绿化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例如,库布其沙漠经过治理后,生物种类达到 1026 种。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沙漠绿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有人认为沙漠绿化也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如果不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过度地进行绿化,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消耗水资源等。因此,在进行沙漠绿化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