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定居、生活,并且有了孩子,那学区房一定是你绕不开的话题。学区房代表了优质公立小学的入学资格。这里说的“优质”,毫无疑问,指的是升学率高。好的小学意味着好的中学,好的中学意味着好的大学、好的工作、美满的婚姻、幸福的生活……
当然,家长们也知道,并不是买了学区房就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过上幸福的人生,但很多家长的心态是:至少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提高了,对吧?这个,似乎也没错。
问题是:如果大学文凭一文不值了呢?如果“考上好大学”对于孩子的成功根本没有半点用处呢?学区房,你还买吗?
注意,我在这里说的“用处”并不是“探寻人生意义”、“滋养灵魂”之类的用处。尽管这些确实很重要,但你我都心知肚明,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这个,或者说,绝大多数人还关心不到这个层面上来。绝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最现实的问题——找工作。遗憾的是,即便是在“找工作”这样的现实层面上,大学文凭也很可能即将一文不值。
如果你对“大学文凭将一文不值”这个想法感到匪夷所思,建议你读读《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文凭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也探讨了教育领域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创新和探索。
这本书由托尼·瓦格纳和泰德·丁特史密斯合著。托尼·瓦格纳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得了博士学位,教过十几年英语,创办过学校和与教育相关的非营利组织,撰写过5本教育方面的著作,近期撰写的2本教育方面的著作《教育大未来》和《创新者的培养》,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也有中文版)。
另一位作者泰德·丁特史密斯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教育,他之前的事业一直集中在技术和创新领域。他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后,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并且在风险投资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商业2.0》杂志评为1995-1999年度“美国最佳风险投资家”。他有两个学龄期的孩子。
你可能发现了,这两个作者都获得了全世界最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讽刺的是,他们却在书中说,“如今的文凭就是个愚蠢的人才会陷入的圈套”。觉得这个说法太夸张?也许读完这本书之后,你的看法会有所不同。
1、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失败,而在于过时了
作者不认同当前的教育模式,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个模式很失败,相反,作者指出,这个教育模式成功为20世纪工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包括工厂工人和“知识工人”。工业经济需要一大批能够执行重复性任务、记住一定量知识内容或对信息进行生产、提炼和管理的人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很好地满足了这个需要。
真正的问题在于,到了21世纪,互联网大潮汹涌袭来,短短10年时间,“内容知识”突然不再是稀缺物品,反而成了像空气和水一样免费的东西。“知识工人”不再吃香,社会越来越需要“聪明的创造者”。一切来得太突然,我们的教育体系还远未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在知识传授的道路上惯性奔跑。
虽然作者在书中讲的是美国教育,但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不会感到陌生。中国经济用30年的时间经历了美国100年的变化,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跟美国类似的,甚至更为严峻的问题。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热衷于考试。在中国,得益于应试教育模式的那些人正是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要让这些人抛弃曾经使他们取得巨大成功的教育方式,为孩子们重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未来已经到来。我们的孩子将要面临的,是人工智能的严峻挑战,是解决气候变化的紧迫现实,是更为复杂艰难的政治、经济局面。毫无疑问,我们无法通过考试帮助他们培养起决胜未来的关键技能和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2、究竟是我们制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制定了我们?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教育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来开展,比如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有效沟通、与他人建立富有成效的协作、 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新理念。
但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件普遍得到认同的事情,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学生们依然摆脱不了整日背诵毫无意义的低水平重复性内容的命运呢?
答案也很简单,我们都被“标准”绑架了。
在《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一书中,提到了一部同名纪录片,我也看了这部纪录片。片中,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尝试打破那种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数学教学,用更加有趣、实用的方法教授数学,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却遭到那些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强烈的反对。这些学生说,你的数学课很好,但是对我们考大学没用啊!
这些学生傻吗?不是,他们只是对当前的教育体制“适应”得太好。我们以为自己在制定标准,但真相是,标准正在“制定”我们的孩子。
3、招聘不看文凭,看什么?
你可能会说,教育体系是过时了,标准化考试确实无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关键技能,大学文凭也不代表真实的能力,那又怎样?企业招聘还是认大学文凭啊!
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看重大学文凭,并非因为他们真的相信文凭代表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别的低成本方法筛选人才——现在,他们有了。
如今,创新软件公司根本不在意大学文凭,他们在互联网上寻找能证明申请人能力的证据。编程能力?看看你在GitHub上存放的代码就知道。写作能力?博客、微信公众号都是证明。个性特征?翻翻朋友圈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书中还提到,谷歌公司已经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大学成绩单,有15%的谷歌员工没有大学文凭。谷歌的在线应聘指导中甚至找不到“大学”这个字眼。
现在,你还觉得大学文凭坚不可摧,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吗?
4、我们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彻底的变革。但是,怎么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幸运的是,关于教育创新的探索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提到教育创新,也许你会想到慕课、可汗学院这样的在线教育,但是作者却质疑,“任何形式的以讲课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在当今这个世界是否还有意义。”
这不难理解。讲课只能传授内容知识,但内容知识完全可以“问度娘”,孩子们需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有效沟通、协作、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等无法通过授课习得的关键技能。
关于这方面的创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阿凡提学习中心”的案例。在阿凡提学习中心,孩子在社工(注意,不是老师)的辅导下自学。社工们根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参与讨论,只是负责做一些简单的引导工作,比如播放视频、询问哪个孩子能把问题解释清楚之类的。孩子们通过互相讨论、看专家视频、把疑难问题提交到阿凡提总部等各种他们能想到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学习的,是“如何学习”。效果如何?阿凡提学习中心的孩子在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中通过率高达40%。要知道,这个考试堪称世界最难的考试,全国通过率只有1%。
很明显,一旦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学习”,通过标准化考试根本不成为问题。但是反过来,围绕标准化考试开展的应试教育,却无法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学习。
教育体系的变革究竟该何去何从,《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一书也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事实上,“答案”这玩意只对考试有意义,对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毫无意义。
如果你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教育,你、我,每一个人,都需要参与其中,运用我们的创造力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5、不仅仅是“为孩子”
这本书的书名叫“为孩子重塑教育”,但我认为书中讨论的话题不仅限于孩子,对成人的自我教育也很有现实意义。
今天,当我们在智能手机上娴熟地操作各种APP,购物、聊天、打车、阅读、拍照、写作、看新闻时,浑然不觉这一切在10年之前还是无法想象的。这个世界,就在“今天跟昨天也没什么不同”的日子中悄然又剧烈地改变。
也许,明天与今天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但10年后的世界,一定与今天不同。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真的能手握20几岁时获得的一纸文凭高枕无忧地读过余生吗?
除了问,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决胜未来的关键技能和人生优势,不如也拿这个问题,问问自己。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总体来说学历越高以后工作收入也更高,影响学历的因素除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努力程度,跟学校的差异也存在一定关系。那么父母孩子功力不变,想要找办法提升孩子学历,那么学位房的竞争优势就突出了。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这个逻辑在过去很多年都是成立的,因为学历确实是人才筛选的一个最好的指标。真正的问题在于,世界在变化,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学历以外的人才筛选的方式,成本又低,这对文凭的价值是个很大的冲击。
不过,学区房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学历,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还有可能决定了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群体,甚至是阶层中,这个因素也许比文凭更重要。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有道理。就像现在觉得越发流行门当户对,什么样的人处怎样的群体就是最佳资源利用。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这个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