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界面缩聚过程

in experimental-design •  7 years ago  (edited)

表中第一列命名为 c,没有安排试验因子,但该列的水平变动平方和很大,表明系统误差很大,是被忽略的各种效应混杂叠加的结果。 按最简单的方式分析,第一列中至少叠加了三个可能的交互效应 TL+EA+FH ( 参考 G.E.P.Box 等 2004)。 类似地,每一列都可能混杂了其它效应,难以确切地分离。然试验是在小局域内进行的,可以按线性过程估计参数。 把第一列当作误差。仍然检出了一些因子是显著的。将图中水平变动平方和排列为

1. 实 验

这是用线性模型研究非线性过程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过程本身为非线性过程,为避免讨论交互效应,在现有工艺条件附近的小范围内设计试验。

某树脂由两种单体在含引发剂的乳液液相界面聚合而成。这种聚合反应有时也称为界面缩聚。经数年的研究,能得到聚合物,但分子量很低,试片呈石蜡状,出模即碎,不能测试。能得到聚合物,说明聚合体系是基本合理的。质量不合格,说明工艺与配方存在问题,参数设计不合理,需要优化。这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过程,系统内显然存在交互作用,比较复杂。自主合成单体量少昂贵,试验数目不能多。为减少实验数目,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忽略掉交互作用。现有工艺是基本可行的,优化工艺很可能在现有工艺附近,只需要给观察变量以小的变动即可,无需在大范围内搜索。

集思广益,精细分析,对系统做适当完善。选取六个因子,研究两项主要指标熔融指数 MI 和拉伸强度 ST。本试验于1976年夏季完成,当时还没有非齐整正交表,采用田口正交表 L8(27),不考虑交互效应, 给现有工艺条件以较小的变动。8 个实验两星期解决了工艺与配方问题。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 1。其中,蓝色标志的列为当前研究的响应数据。误差列标志非空表示该列的方差被并入误差,其自由度并入误差自由度。

表 1. 试验设计、数据及方差分析表

MI:( L,T, E), F,A,H

ST:( L,T,H), E,F,A

交互效应可以忽略。括弧中的因子都可以被认为是显著的。对不显著的因子,可以在试验范围内任意取值。按经济原则取值可以优化成本。

MI (熔融指数)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不同应用对象有不同的要求。 当 ST 优化之后,MI 却不一定合适了。应变量只有两个,综合平衡不难。 以ST 为第一优化目标,确定工艺配方之后,再估计 MI 值。MI 与 ST 互相妥协折中,达到平衡。 不满足要求时,根据上表中的效应值,做适当调整。

据此推断,好的试验条件如表 2 所示。 ![table2.PNG]()

这是一个推断条件,未曾实施,需要用实验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相符。这样,该产品的聚合条件就确定了。 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过程到底包含了什么交互效应,不必细加深究。

2.讨 论

上述产物在某些工程中的应用是满足要求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该树脂造粒之前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明显有许多低分子聚合物被分解。 尽管如此,造粒后,树脂仍然呈现暗黑色,这是低分子聚合物分解的标志。 单个釜间歇聚合,其停留时间分布很宽,分子量分布必然很宽。这种分子量分布不能用高温处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部分小分子被煅烧分解,另有一些较大的分子又断裂成为小分子。 这些低分子物的存在对材料的使用寿命必然是有影响的。在光学器件中会降低透光率。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改善其分子量分布。 采用间歇反应模型是不好的。应该采用连续缩聚反应模型。
  2. 上述试验设计采用的是二水平正交表,研究了个 6 个因子。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明显存在因子的效应混杂叠加现象。 因此,所估计出的这些效应包含了较大误差。由于误差大,统计检验的检定水平比较低,所幸优化结果有效。
  3. 由这些讨论,上述结果不是最优的,还有潜力。改进的方法有两个:使用不存在效应混杂与叠加的正交表做试验设计; 使用串联反应器,改善停留时间分布,从而改善分子量分布。

参 考

[1] 田口玄一,《正交计划法》,丸善株式会社,东京,1976

[2]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统计组,《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科学出版社,1973

[3] George.E.P.Box, J.Stuart Hunter, William G.Hunter, 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ers (Second Edition)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