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简单有趣的99个心理学常识

in hive-180932 •  last year 

理解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和智力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自如地将理解转化为行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行为上的表现,往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即便我们清楚把握了某个事实,不管这个事实对我们有利还是无利,我们都意识到它背后的深层含义,但诸多意义深长的事物却往往不能引发我们的实际行动,相反,在无意义的事物面前,我们却常常无法自我控制地去追求。

人的内心世界常常与外在行为并不完全吻合。

我们内心对事物的判断与是否会付诸实际行动,并不总是保持一致性。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处坚信能够做到某些事情,可当我们真正面对并深入体验到这些事情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反应或许并不符合内心的预期。

譬如,读了一篇鼓舞人心的文章,你可能会坚信自己也能实现文章中所述目标。

但当你真正步入实践,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先前的信念大相径庭。

这正如我们在看待自己所受困难时,也许会想到去帮助别人,但当真正的困难来临,行动力往往大打折扣。

当我们面临挑战时,理论上我们可能希望去帮助他人,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可能无法做得到,通常是因为我们在外在行为中会顾全大局,经过综合思虑所得出的结果。

而在内心世界中,我们往往更希望无私、直接地去帮助他人,而无需考虑后果,但这种冲动往往只能停留在内心深处,即使在言语上也很难形成实际的帮助。

这种内外矛盾的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当遇到一个人需要帮助时,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老人或者孕妇,我们可能希望有人给他们让座,而往往希望让座的人并不是我们自己。

这类情况的大小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在不妨碍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而有些人则会在内心深感同情,但不会为了这份同情心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如何应对这一矛盾,关系到了我们对善良和人性的理解。

所以,当你内心深处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努力去实践它。

即使力量有限,个人的改变也能引发外在世界的变化。同时,更应正确看待你所能做到的,你所不能做到的,你想要做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逐步实现内心认知与行为表现的一致,使你的人生整体保持一致,这才是真正的向上生活。

20240121-125110.jpg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Thank you, friend!
I'm @steem.history, who is steem witness.
Thank you for witnessvoting for me.
image.png
please click it!
image.png
(Go to https://steemit.com/~witnesses and type fbslo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

The weight is reduc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Voting Power. If you vote for me as a witness, you can get my little v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