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基本定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二、CPI的主要用途
CPI是中国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概括而言,CPI有以下基本用途: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紧缩)的程度。测定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紧缩)程度有不同的方法,应用较多也较普遍的就是CPI。严格地说,CPI并不等于通货膨胀率,因为CPI只反映了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化,而不能代表全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但从CPI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价格变动的大致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紧缩)的程度。
二是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GDP核算中,通常使用CPI对相关现价总量指标进行缩减,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现不同时期经济指标之间的可比,从而计算不变价增长速度。
三是用于计算货币购买力。CPI的倒数通常被视为货币购买力指数,即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与CPI的变化成反比关系。例如,2022年全国CPI为102.0%,货币购买力指数则为1÷102.0%×100%=98.0%,换句话说,在2021年用100元可以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在2022年需要花102元才能买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参考CPI来调整补偿、救助和补贴标准,消除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