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的旅游环境就是一坨。。!
对于爱好旅游的我来说,痛彻心扉!
先讲一个排队的问题。
中国人多,到哪里都要排队,就是不爽也没办法,这点大家应该感触都比较深吧~以前有种说法,说国人素质差,不讲秩序乱插队
我呸!
恰恰因为中国人多,排队普遍,我们从小对于排队的容忍度就比较高,理论上秩序至少应该比老外总是要强的。
但我们排队时,确实经常有乱插队现象,看起来也乱哄哄的,为什么?根本原因不在于人,而就是旅游环境没设计好!
旅游旺季明明天天火爆、大排长队,可它就是没有任何排队设施、也没有任何关于排队很多地方,的设计。
就这样自发排队,呵呵
你会问排队也需要设计么?
是的,当然需要,而且需要科学、精密、牛逼、到位的设计。
首先,要在所有可能排队的景点,做一个整整齐齐的排队回廊,不能钻的栏杆最好防止人员随意的进出和翻入。
至少,也要让它翻入的姿势极为难看,提高它插队的成本。
让大家用眼神“杀”死它。(当然,不要脸的人永远是有的)
其次,排队栏杆的宽度也不能太宽,一到一人半、不压抑即可,防止距离一宽就有人从后往前挤
第三,排队的回廊,要有活扣可以随时调节,可长可短。平时不浪费空间,关键时又可以应对大客流。
第四,应当根据游玩项目时长和排队节点,设置排队时长预告牌。这可以让排队者有个准确的心里预期。有了预期,人就不容易急躁。体验也会好很多同时,对很多本来就对该最点项目兴趣有限的人,则可以起到适当劝退、引导分流的作用
第五,要在栅栏中间,灵活设置若干个小进出口,对确有中途上厕所需求的人,可以临时进出(也是应急疏散口)。具体可采取人工或电子登记的方式放行。这样设置,便可以放心大胆的把栅栏做高、做窄、做成钢铁长城,严厉防止插队。
第六,是要妥善安置陪同人员。现在的家庭都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有时候旅游就是为了孩子1个孩子排队,后面可能跟着父母、祖父母。不需要排队的人,一定要在附近给他们休息入座的地长
否则,他们也只能一起排队,拥在孩子周围。人一多便会更加急躁,人为造成混乱。
以上,我只是简单说了一个排队的事。
但这里面,却揭示了几个根本性问题:
首先景点究竟想不想把秩序搞得井井有条,还是本就无所谓。
我们的很多最点,不是看不到、不是不知道,但它就是无所谓,其次景点究竟有没有把游客当人,还是一张张移动的钞票、交完钱管你的死活!?
就是让你们野蛮生长,就是让你们自发维持秩序,至于有人插队、有人不爽、有人焦虑、有人痛苦,甚至有人打架,干我何事?
最后,排队,看似只不过是谁先谁后的小事,但往大了说,这事关国人形象、国家形象,实质是个公平正义的问题。
早来的就应该早玩,后来的就后玩。大家都排的很崩溃,此时,先来后到就是无上的正道
天皇老子也得给我按顺序排!
总之,排队不弄好,秩序就一塌糊涂,人人都争先恐后、弱肉强食。好端端的点搞得像个原始森林武斗场。
(还有什么一人占着队,到时候一大家子插进来的情况)
往往一个人不要脸,就会引发集体不要脸。
但排不好队,这不是集体的错,这甚至也不是个人的错,而就是环境设计者的错!
各大景点不重视排队,旅游体验绝逼只能是一坨。。 (此外,只要看到有人插队,甚至想到可能会被插队,人的心态就容易崩,这个队其实排的更累。)
我还想讲讲厕所。第二
越是下半身的东西,越是文明的终极体现。
售票处做的再大气滂沱、游客中心造得再气势宏伟、景点餐馆设计的再小桥流水。也难掩厕所的“人格低下”
真的,我觉得其他东西都可以破一点,请把厕所造多一点、造大一点、弄干净点。就以上三点做到,我就跪拜了,至于厕所内部设施什么的我也不提要求了。
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厕所见过没,大的令人发指,人进人出,热闹的堪比菜市场。但不需要排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景点的人流真是一点也不亚于高速休息站,如果景区空间紧张,麻烦那个什么假的“荟萃亭”“拍照点”就不要建了,还有那么多千篇一律卖垃圾的旅游购物点也麻烦少点吧,多搞点厕所吧
还有,女厕一定要比男厕大一圈,这都呼吁多少年了。
为了这个事,专家脱裤子、下蹲、穿裤子这都亲身反复论证好几遍了,不用再多说了吧
景点女厕大排长队几十年了,还真没见几个最点改良的,几乎没有。
这帮景点管委会真心牛逼!
第三,是物价
有一度,我每年去一次日本,对这个国度我是小有研究的。
最令我感动的,是同一品牌的某矿泉水,在富士山“忍野八海Q”和在东京罗森里是一个价格,。
80日元就是80日元。
山上山下、水里天空、闹市荒野,嘿!它就是一个价。
好比农夫山泉,不会从小超市里的2元,变成景点里的5元,饭馆里8元,更不会变成山顶上的10
元。
我也知道水运上山是会贵点,你可以适当提高门票售价,用门票补贴水费
而不是相反、靠压榨水费,来补贴门票,
有人说这不是一回事么,为什么矿泉水价要保持一致呢?
因为这就是理念,这就是信念。
你无论在什么地方买水,都是这个价格,明码标价、童里无欺,这就是体验啊~
这就是公平贸易啊。
所以,在日本购物,除去特殊打折和特色店铺,一般不用担心货比三家的问题
你就是在机场,依然可以放心大胆的扫。
它的价格,和出厂地门市部的价格绝逼是一样的。绝不会因为你要“飞”了,就赶紧最后砍你一刀。
当然别去中国人开的、专门坑自己人的伪日货店哦)
很多人愤愤不平:国货有什么不好,这么多人还去日韩、去欧洲扫货!?
简直是卖国贼.
可“卖国贼”们依然趋之若鹜,(除去一部分确实有软骨病的),很大程度是购物体验的问题,在景点,还能不被坑物价的体验太奇特了,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所以想多尝试一下
这个问题,有时候怨不得别人,必须自己反省啊.
前面说到门票,还值得提一句。
国外的有些景点门票真的是挺贵的(其实还可以,比国内便宜的也不少)。
但贵有贵的道理,如上所述,门票贵了,就可以用于支撑景点内的设施消费。
门票贵了,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步一道卡,层层盘剥收费的情况。
有人说门票这么贵都不想去了怎么办?
去不起真的还就是不要去比较好
500元香港游你敢去吗?
先用500元把你骗过去,最终让你吐5000块出来,这种手法还少吗?偌大的国家,这么多景点。“只要把你骗过去就是胜利”,站在营商的角度一定会有人这么干可咱就是不能让它这么干啊,一个景点,必须达到优良的旅游体验,必须配置规定的设施机制。香港游,它不能低于5000啊(打个比方)。
当然,在我分析的同时,我们景点早就走在了前面,提前实现了门票与国际接轨、旅游环境依然吃屎的水平。
我不得不服。
有时候,漫步在我们的最点,
看着千篇一律的烤肠、铁板鱿鱼;
看着5块、8块的矿泉水;
看着满眼的玩具刀、充气榔头;
看着土味扇子、木梳、水晶球、手串。
看着收费员手握着一叠钞票,吆喝着下一个赶紧上
看着所有人争先恐后递上钞票,商家热火朝天、不可开交的画面
我恍惚了。
朋友们,我承认,谈体验?真是扯远了。
你能挤到前面、把钱递到商家的手里就算你赢!
还谈体验,这种秩序下还有个球的体验。
最后,有人说,旅游体验究竟如何,发挥市场机制,让游客用脚投票不就行了?
实际上,游客已经用脚投票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句,很多人选择欧美游、日韩游,甚至东南亚游,就是为了逃离国内恶劣的旅游环境。
论风景,祖国山水甲天下;论人文,祖国历史冠全球。
但成堆成堆的人年年只晓得往国外跑,崇洋媚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旅游体验差太多了
旅游是一种放松,一种消遣、一种享受,搞得和吃苦夏令营一样,还常常冲击自己的道德底线,何必呢?
有人也会问,我去国外(尤其是东南亚),也没见排队设施啊。
这就是一个关于“别人行,你未必行”的故事了
没办法,我们国家人太多了
每年十一、五一、元旦、中秋,国内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人挤人。这是现实,无可奈何东南亚就是人再多,也达不到国内这个程度。(除非偶尔被国人挤爆)所以,人家不弄排队设施,队也不会排得特别长
人少、队伍不长,心态就好,心态一好,反而就没人插队了而向日本这种人同样很多的地方(实际还是比国内少),其排队设施就会做的相当人性化,使人无法插队,也不需要插队。
因为无法插队,久而久之,就没人插队了。日本国民素质似乎也显得高了,。
有人还会说,即使游客用脚投票,国内还是爆满,怎么说呢?
对此,我只能说,国内有钱的、重体验的,已经放弃混乱的国内游了而挤爆国内景点的,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后,人民日益增长的底层物质文化需求
由于需求爆发过快,又处于荒莽状态,你就是给他一个屎一样的旅游环境,在没有其他选择之前他也只能去。
又比如,疫情当前,国外游受阻,旅游也只能选国内。
所以,景点无论做成什么鬼样子,也依然火爆、更必然火爆。
因为游客发了疯一样的涌来,所以最点就完全不需要把游客当人了,什么人性化设计也没有,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就算赚快钱、恰烂饭,还不是天天爆满不是么?
这就是景点牛逼的像屎一样的原因么?是的,对此我很无奈,
有时候,当几十万人流涌向一个最点的时刻,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卖方市场市场机制在这里是彻底失灵的。
到了景点的人没法儿扭头就走,就是满地的屎也得吃,能排上队、能买到东西就已经不错了还在操心插队的问题?还在纠结物价的问题?想多了
可是,我的理想终究是不太一样的。
我直言不讳的说,我渴望一个像日本那样的旅游消费环境。
哪怕那个国度曾如此的卑劣野蛮。
旅游秩序应当是一个强制措施、旅游消费应该是一个强制规定
它乱,你不能容它乱。
不达标的,不允许开发为最点。
景点一旦迎客,就肩负着社会责任,就承担着社会形象。
不是外包给张三,一年收租一千万就万事大吉、成功利税、贡献GDP了
国土之博大,却没有一个让人写意的旅游环境。
除了让我们的旅游经济大量外流,也是让我们得道德感官缕缕受到冲击,令人挺扼腕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真的不多。中国人多当然是主要的,但旅游环境没搞好、体验一塌糊涂是主要的。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实现脱贫,经济增长势头也依然坚挺。旅游消费支出将会进一步增长,迈出家门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希望他们首选祖国大好河山时,能得到人性化的尊重:
火爆没有关系,预约完了也没有关系,门票贵也没有关系,排长队也没有关系
但景点要把人当人而不是当非菜,不是你们没地方去了、就交笔钱在我这里凑活一天,不是来了就赶紧一刀刀砍上去。
好,想说的说完了。
有位朋友提到旅游产品,我觉得说的很对。
其实旅游产品应该是个内容产业:
你是一座山,你就得讲讲你这个山的故事、山的深沉、山的积淀,然后,把这个故事融合在你的纪念品里面,可能是山里一个土拨的形象,。这样的产品给人新奇和愉悦,而且独此一家,游客愿意买,最点也挣钱。21世纪了,就得用心讲好故事啊(向老贾和老罗一样,为梦想而窒息)但我们的景点挣烂钱,挣得也太不上道了
当游客都是傻子?需要千里迢迢、加价一倍,到景点来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破塑料刀、塑料枪!
这是商业模式么?这是神经病啊。
所以,我们的旅游纪念品出不了个性,连带着我们的最点也形不成品牌。
有朋友提到了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品,
是很好,可惜只有故宫博物院才做。
其实中国那么多人文自然不同的景点,完全可以玩出花样来。
还是这句话,涌来的游客让景点烂饭就吃饱了,根本不把游客当成用心对待的人。
而我们的最点管理机制,也默许最点不把人当人。
缺少宏观的引导和严厉的规范。
样板其实都有,关键看学不学,规不规定学吧
有人对我所说的“物价统一”不能理解
实际上,我关心的不是物价统不统一的问题,而是背后的宰客问题。国人真是被宰惯了,才会宰出一个“最点的矿泉水就是应该贵”的斯特哥尔摩症Q很多人都有在最点的砍价经验,还有专门的砍价攻略。很光茉吗?
我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是非常厌恶砍价的,我觉得哪里砍价成风,说明那地方无诚信可言,特别丢人。
把100块砍成10块,那对原价购买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诈骗了
稍微贵一点点没关系,只要东西正宗、态度诚信。但不能坐地起价、随意定价。
当然,我重点不是想聊砍价。我想说的是,到一个景点购物,如果永远不用担心自己被宰,那种感觉,才是真正的舒适、极度的舒适。
边旅游,一边防骗是很痛苦的。
而“统一物价”说的就是这个内在逻辑。
最点的矿水,就是2元,不宰人;
不光是矿水,其他消费品也是超市价,也不宰人。
这么做,给游客带来的,绝不是区区几块钱的问题,而是精神上的彻底放松。
这种潜移默化的快感,有的人感受不到,我却极为感动。游客当然是利润,但景点一定要隐忍,只要稍微吃相不要那么难看,只要稍微用心尊重一点游客就好了。
你看日欧那些景点,不管门票贵不贵,都是一诺千金,物价稳定,没有乱宰人的现象。可惜人家精得很,看起来,是在一个人身上少赚了不少,
实际上,却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旅游,真不是一锤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