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in hive-180932 •  7 months ago 

image.png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段苏轼的经历。

公元1101年,被贬海南的苏轼,因遇大赦而获准北归。

那个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快走到尽头。

当他路过金山寺时,突然心生感慨,提笔写下了他这一生的注脚: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苏轼,已然看淡了生死,也看透了人生的真谛。

他甚至觉得,那些曾让他遭受了无数苦难的地方,恰恰也是他的成长之地。

人活于世,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其实都在行经的途中。

那些欢笑、眼泪、挫折,甚至痛苦,都是你这一生不可多得的非凡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凡是经历,皆是成长。

你淋过的风和雨,扛过的苦与难,都将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能让你的人生真正变得圆满。

1

在离别中,学会随缘

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次别离。

它的出现,会给人带去很多伤痛。

就连生来乐天的苏轼,在经历离别时,也曾数次掉过眼泪。

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判官,而苏辙则选择留在京中奉养父亲。

这意味着,两人要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分别。

你可能无法想象,从小一块长大,同吃同睡,一同参加考试,一同考中进士的亲兄弟,离别之时,会有多么伤感。

苏轼和苏辙两人在分别时,都是哭得不能自已,涕泪横流。

才刚分开没多久,苏轼马上就给苏辙写信: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苏轼说,我知道离别是人生的常态,不应太伤感。可我就是怕时光走得太快,我们此后再无机会重聚。

后来,随着不断地经历聚散离合,不断与人挥手告别,苏轼才逐渐变得坚强,心境也变得更加成熟。

直到几十年后,同样是与苏辙分别,苏轼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因被迫害,被贬到了孤悬海外的小岛——儋州。

苏辙担心此后再也见不到哥哥,特意赶在苏轼赴岛前见了一面。

看着风尘仆仆的弟弟,苏轼有些心疼,赶紧找了一家店,招呼苏辙吃面。

可苏辙想到这可能是两人的诀别,愁得食不下咽。

苏轼却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还劝慰苏辙,聚也好,散也罢,凡事都要想开些。

世上的人和事,来去都有它的时间。

哪怕是父母兄弟,孩子伴侣,也逃不过最终别离的宿命。

所以苏轼在经历人生诸多离合后,曾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趟人生的旅途里,你我都不过是赶路的行人罢了。

缘起时,你遇见我,我遇见你;缘散时,你转身告别,我挥手相送。

从此,各历各的悲欢,各有各的前程。

因此,何必为了一段感情的离别而痛苦不已。

人生本无常,活着本身就是为了体验这些相聚别离。

珍惜相遇,淡看别离,那才是人生旅途的意义。
image.png

2

在伤害中,学会自愈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中箭的过程。

活到最后,没有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

不同的是,有人受了伤以后,始终不忘痛苦,反复自揭伤疤,使自己的伤口常常如新;

有人虽遍体鳞伤,却能一边受伤,一边自愈,让伤口长成了自己身上最强壮的地方。

苏轼显然就是后者。

他这一生,遇到的阴险小人,遭遇的明枪暗箭,实在是太多了。

他心系百姓,说某些新法对百姓有害,就有人说他故意跟朝廷对着干;

他送父亲的棺椁回老家安葬,也有人污蔑他在回乡途中贩卖私盐;

他平日里写写诗文,有人就把它们搜罗起来,逐字逐句地挑毛病,最后治了他个诽谤朝廷的罪;

他在穷山恶水之地说荔枝好吃,还是有人说他不知检点,因此将他贬到了更偏远的地方。

无故遭受了这么多的攻击和伤害,苏轼心里恨过吗?

必然是恨过的。

不然,苏轼不会写下: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但后来随着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成长,苏轼逐渐发现,从前的种种其实也只是一种经历。

受过的伤,就让它痊愈;恨过的人,就选择原谅。

自己过好当下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哪怕苏轼因为章惇的原因,在耳顺之年被贬到荒岛海南,受尽了苦楚,他也仍是乐观地面对。

后来新帝即位,两人境遇轮转,章惇被贬,苏轼得令北上。

苏轼也没有趁此报复章惇,还主动写信给章惇儿子,叮嘱他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

记得网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时间能治愈的,是自渡的人。

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一些事情,我们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

真正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

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世界的风雨便再难影响到你。

往后余生,不要害怕受伤,大胆地去经历,去接受,去遇见。

活着的意义,就是让你在这些经历中学会自愈,学会释怀。

当你经历足够多,你放不下的人和事,你忘不了的伤和痛,岁月终将会教会你释怀。
image.png

3

在无常中,懂得接受

《牡丹亭》里写道:风无定,人无常。

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前一刻可能还处在人生巅峰,下一刻你也许就跌进了谷底;

上一秒你还在欣喜美满团圆,下一秒可能就是生死别离。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但你若问我,如何应对人生的无常?

有一句话,我想,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见过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晓最坏的,且不以己悲。

苏轼的一生起伏不定,起时似飞龙在天,落时如蛟龙失水。

他得势时,有人夸他是不世出的天才,有人为了得到他的一篇文章欣喜不已,就连皇帝也想培养他当宰相。

他落魄时,亲朋好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路过的流浪汉也敢对他骂骂咧咧。

面对如此大的境遇落差,苏轼没有过度自苦,而是慢慢学会了接纳。

被贬黄州,他就甘于脱下文人的长衫,结庐种地,将清贫的日子过出了滋味;

被贬惠州,他又挖草药,酿美酒,用几颗荔枝就治愈了生活里的苦;

到了最偏远的海南,食无肉,居无室,他还是能随遇而安,在那里生活了好几年。

苏轼曾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人生的无常都是注定的,而你我活着的意义,就要学会在这些世事中经历、懂得。

遭遇生活的巨浪,你越是挣扎,越是反抗,就越容易被漩涡裹挟,打入海底。

可你若懂得顺势浮沉,以平常心应对无常事,反而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有句话说,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对抗,而是接受。

在无常中,接受命运的高潮低谷,你我也能驾驶一叶扁舟,驶过人生的万千激流。

在《赤壁赋》中,有人曾问苏轼:

昔日曹操那么厉害,称得上是一世之雄,如今也已灰飞烟灭。

你我普通人,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轼接下来的一席话,足可以照亮千古。

他说: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人生短暂得如同一瞬,所拥有的也终究会失去,这样看来人的一生似乎并不值得。

可从宏观角度看,万事万物都有永恒的一面,每个瞬间对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

活着的每一天,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一步一修行,一岁一成长。

成长路上的所有际遇,以及那些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终会塑造你,完整你。

而这,就是你此生最大的意义。

点个赞吧 ,去遇见,去经历,去感受,所有的体验,都会是丰富我们一生的伏笔。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