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導致中國的菜價不符合市場規律

in hive-180932 •  4 years ago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菜價都是根據市場供應需求規律來定價 的,物以稀為貴這是無價定價的最基本原則之一。歷史上,印度的洋蔥多次因為產量減少,供應減少,夠買的人多而價格暴漲,導致政府不得不禁止洋蔥出口。印度的黃金,購買的人多,但供應充足,老百姓擁有者多,導致在印度的黃金比世界上其它一些國家便宜很多。韓國的白菜,由於自身農民少,產量低,但老百姓需求大,所以白菜的市場價格遠高於其它國家。 這些都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钱币.jpg

然而,在中國很多菜的價格卻不是根據供應量的大小來定價的。特別是那些被中醫認為對人身體有好處的菜,尤其是補腎類的菜就非常明顯。比如韭黃和韭菜,都是非常容易種植,不易長蟲,不怎麼需要除草和澆水都能長的很多的。論可口程度,並不及大白菜,市場的供應也是非常多的。但是由於中醫認為韭菜能補腎,對男性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對女性也很重要,因此韭菜的價格普遍高於大白菜的價格。而中醫更認為韭黃的補腎效果遠遠超過韭菜,所以韭黃的價格也因此差不多是韭菜的價格的兩倍。

韭菜.jpg
韭菜和韭黃一樣容易種植,產量差不多,但是韭黃價格更貴!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人比較相信吃什麼補什麼,所以魚的眼睛都被認為是明目的佳品,有人因此非常喜歡吃。鉤機被認為是補腎類的良好中藥,所以產靈不低的鉤機,味道上遠不及可口的蘋果,但是價格上卻遠高於蘋果的價格。還有很多西方人不喜歡吃的,動物的內臟,豬腰子,雞的腎臟,豬的肝臟等等,在國外幾乎沒有人食用的東西,在國內的菜市場非常受歡迎,通常是一到菜市場很快就會被買走,而且價格也不低。

雖然現在社會,已經有很多年輕人選擇相信西醫,看病時更願意看科學的西醫。但中醫的市場還是非常廣泛,無論是醫院,還是各種私人診所,以及中醫按摩的一些地方。無論是市場,還是書籍,還是古裝影視劇,到處都能見到中醫的影子,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中國人。中國人對中醫的傳統信仰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市場無價受其影響也就在所難免了。很多人買這些中醫認為對身體好的東西時,除了考慮它的食用價值,也會考慮它的藥用價值,很多時候,哪怕貴一點,也非常願意購買。

總的來看,中醫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中國人喜歡和推崇,中醫裡面有很多西方科學無法解決的東西,比如把脈,也有很多超過西方科學的東西,畢竟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流傳摸索下來的經驗。喝幾口藥草,就能治好感冒或者咳嗽,捏下骨頭,綁好也能治療骨折問題,不需要西醫動手術那麼麻煩。

不過,中醫對中國的無價的影響卻並不值得推崇。很多商品的價格是脫離市場的供應需求的,甚至完全跟市場供應無關,只要中醫認為能治病就會被搶購,就像COVID-19時期的金銀花草一樣,普通的藥草都會引來很多民眾的搶購。按照西方科學的解釋,大多數中醫認為對身體有益的東西,其實最終都會被分解成,蛋白質、脂肪、等各種物質,然而能被身體吸收多少則另當別論。比如人體每天對鈣物質、各種維生素的吸收其實非常的少,吃了再多都是沒用的。

大家覺得呢?是否發覺你買的很多東西其實並不值得原有的價格?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