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先生写的,他是鲁国的太史,也就是记录历史的人。他写了很多关于周朝和各个诸侯国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周郑交质》这篇文章,讲的是周平王和郑庄公之间的一件事儿。大家都知道,周朝是华夏的正统王朝,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越来越弱,各个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有的诸侯国甚至不把周王当回事,不听他的话,不遵守他的礼仪。郑国就是其中一个很强大的诸侯国,郑庄公是郑国的国君,他是周平王的卿士,也就是大臣,但是他并不尊重周平王,而是想掌握更多的权力。
周平王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权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但是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周平王说:“没有的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和双方的矛盾,取信于对方。
可是,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 ,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怎么需要人质呢?”
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信用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信用,就没有友谊,没有合作,没有和平。信用要发自内心,要用行动来证明,而不是用一些表面的东西来掩饰。信用要建立在礼仪的基础上,要尊重对方,遵守规则,公平交易。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维持良好的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