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为我有

in hive-193186 •  4 years ago 




【清浊】

世间一半的事,是靠「说」得来的,历史上可见不少。

小孩子爱学大人那样讲话,动静起伏,觉得有趣;年少气盛时,跟有能力的人学,觉得有势;年岁稍长,同“真假难辨的智者”学,力求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觉得有味;直到暮年,发觉无人可学,于是又仿照回小孩子那般讲话,除了讨喜,也为避让词不达意所生的尴尬。眼下,只是觉得尚可有为。
往往一个人的语言体系,是从小时候建起来的。以具备生活阅历和处世经验的人来看,会讲话的孩子带有禀赋,但同时也看准了,禀赋用的过早,缺了外在的磨练,或为所累。在日后成长途中,也必会在“说话”这件事情上,遭逢质疑,而起挫败。在大多数时候,更免不了会被他人解读为:此本性圆滑之外露,何足道哉?
也往往,分明就此而生。真有智慧的人,从不对“圆滑”定性,不一概而论,不以偏执相待。仅因说话圆滑的,亦非真圆滑。原因在于,所表达的言论及语境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是合时宜的,也不可能因人为的修饰而做到时时妥当,处处周全。何况「时宜」的合与不合,也是人定的。不妥当,不周全的出现,恰恰于无形中对抗了“时宜”背后的人为标准和人性喜恶。如此,不妥当,不周全反倒成了真言,合上了自然的时宜。那着力想要将话说的圆满,但又因用力过猛而弄巧成拙的焦急模样,也成了真可爱。当庆幸。
语言一物,根本上是思想境地和所见所闻的综合凝练,千人千口,千口千言,迥然有别。大人们何时看孩子,始终都保有宽容理解的态度,给予肯定。笃信这只是一个过程,由浅入深,再从深出浅,孩子会渐渐懂得说话之道。纵然,穷其一生,最后只学会了不讨好的说。
中医讲,心开窍于舌,即心所代表的神识与生理功能皆表现在舌上。心脑相并,心的神识驱动与脑的思维行为相合,令人产生思想和精神意志,并有所组织,形成语言结构,再由肺气的推动,舌的运变,声音可出,话语可讲。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构造出什么样的语境氛围,及所言能否养人养己,观其舌,便知几分大概。故而,无论讲哪样的话,发出哪样的声音,讲实话或虚话,皆是身体的实际显象。瞒得了外在所有,瞒不了内在本心。
心静神清,重在虚实可察;说话言谈,贵在清浊可分。常避风就温,早卧养血,悲喜有度,则断不会出现由心神涣散引发的舌强不语,癫狂乱言。
舌为心苗,言为心声。
善养好自己的「心」。



点个“在看”,血气以专👇🏻

原文发布于:此身为我有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