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多语、失根: 你有强势语言吗?

in uk •  7 years ago 

什么是母语?每一个人真的必须拥有一个强势语言吗?如果没有一个强势语言,一种灵魂深处的语言,人生会悲惨吗?

推荐新加坡李国樑的《从夜暮到黎明》博客
最近,新加坡著名文化博主李国樑(KL)和我谈论了上述话题。李大哥的 From dusk to dawn 从夜暮到黎明 博文书写新加坡文化、历史、社会变迁,如果你想了解新加坡社会的今昔、殖民前后的历史、语言政策的改变,你得看他的博客。你可以了解到老一代新加坡华人的哀歌。他们上辈子对新加坡的贡献,如今有多少人记得?如今,他们又如何在英语至上的夹缝中生存?新加坡这个响当当的国家,当初如何击败共产思想,铲除异己,在回教国环绕的一小方土上如何傲然鼎立?

这个承载历史的博客,能促进大家思考。我们不妨从不同角度探讨各种文化、语言或历史问题,不管我们身处中文世界圈,还是西方,不管我们说什么语言,不管我们的孩子心属何处,让我们不断交流,扩大看问题的视野。

我把一些新评论贴在这里,让大家继续讨论。

我在评论中提到:

我觉得母语是你觉得最熟悉的语言,最自然的语言。比方说,我儿子从小听汉语,听了几年,会说会唱,可是,在英国这个大环境中,他自然的母语是英语,小时侯那三几年的影响不能影响他一辈子,所以,英语成了他的母语,是他表情达意的语言。
如果,在新加坡,大部分的华人小孩从小就听 Singlish, 在生活中也说 Singlish,汉语和方言只会只言片语,无法用来表情达意,那么,可以说,这样的小孩的母语是 Singlish, 是他们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管母语是哪个,一定要掌握好,要能够引以为豪,不要说得结结巴巴的。

李国樑回答:

我觉得新加坡人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从前不是,以宏观的角度来看今后三数十年也不会是,所以新加坡人无法像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印度人、印尼人、中国人等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
传统语言有民族性,但新加坡没有,新加坡有的是工作语言,但普遍缺乏“灵魂”的语言,能令一个人深深感动,引以为豪的语言,才会有语言的混淆与迷思。

2004年在Amsterdam跟一个绅士型的英国人短暂的交谈,曾经使我非常的震撼,他说你能够用我的语言跟我流利地沟通,但我却无法讲你们新加坡的语言。…我不晓得当时他是不是带有英语至上的自豪感,但我选择他是由衷希望认识多一些其他语言,礼尚往来。震撼是因为一刹间我无法回答何谓新加坡语。 我很认同一定要掌握好一种能够有效地沟通,表情达意的语言的说法。

我提出了新加坡式英语的定位:

很多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语言、工作语言,甚至是从小听、说的语言,都是 Singlish -- 新加坡式的一种英语,这个语言里夹杂了各种方言和马来文等的语言习惯。我觉得,很多人似乎认定这就是他们的语言,甚至是他们灵魂的语言,虽然这个语言是一个混合体。 在新加坡国内,使用 Singlish 绝对不是一个问题,那可以是一种情感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
不过,很多人是到了出国以后,尤其是和老外接触后,发现别人仍然视他们为广义的 Chinese,别人总先认定他们应该会说中文,了解一点中国文化,有点儿中国的常识,这时候,他们一些人或许才会开始思索,甚至质疑自己的定位,开始探索过去,甚至是中文的根源、与父母、祖父母的关系等等。

我最近有个想法,其实,有个灵魂的语言固然重要,但是 Singlish 这个语言混合体,基本上是个 克里奥尔语 (Creole), 这个语言也许能够完全自成一格,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那么,这就是说话者的灵魂语言。对他们来说,也许并没有混淆和迷思。 你上述的例子,那个和你交谈的英国人,他所谓的新加坡语言指的应该是中国人说的语言,就是 Chinese。老外看到黄皮肤的人,都还是会认为他们都是会说中国话的。

李国樑回答:

“老外看到黄皮肤的人,都还是会认为他们都是会说中国话的。”我相信这就是症结所在。当年林文庆医生(Lim Boon Keng)身为峇峇,成为第一位领取英女皇奖学金(Queen Zvictoria)到英国留学的新加坡人。
他在爱丁堡大学就面对教授叫他作一段翻译,却因不熟悉中文而脸红的困境。后来他痛定思痛,学好中文,还在厦门大学当了十六年校长。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命令他为华侨首领,从此郁郁寡欢。

像林文庆这样的人,这样的际遇并不少,或许在那个年代他们会为“母语”觉得难为情而亡羊补牢,今时不同往日。

你有什么看法呢?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