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愿?

in hive-180932 •  2 years ago 

古往今来,无数能人志士在期盼着“壮志终成大业”时,很可能迸发出一声震天的呼喊:天助我啊!然而,纵览历史的人却看到了:秉承自由民主博爱理想的法兰西志士,在法国大革命冲天烈火的余烬中,拾到的只是新的奴役与闪亮屠刀;向往人间天国的救世者——英国大善人欧文是其代表——带领其信徒在北美践行其心中的蓝图,但他们只是收获了一串苦涩的果实;中国近代最可敬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那不朽的《建国大纲》中描绘了一个美妙无比的新中国的图景,但其追随者看到的只是更加破碎的山河……。这些事例是否昭示着:所谓天遂人愿,从来都是镜花水月?执着追求的人们,还应当坚持自己的理想吗?

v2-1cdb08c838444412381e8f471d0c2952_1440w.webp

天遂人愿

天助人乎,抑不助乎?就全看各人的运气了。世上事成与不成,大体上各有其半,这才叫世界啊。如果只看成者,那么天老爷就是完全的助人善者之形象了。

吕不韦一介商人,求财逐利之徒,哪来宏韬伟略之智、经天纬地之才,在那群雄竞逐的战国之世,竟然为后来的千古一帝准备了摇篮,成为古往今来最成功的造王者!这种奇迹般的成功,人力乎,神助乎?千万载之下恐怕也难以定论。

若以常情而论,吕不韦简直没有成功之理!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可能将他送入败局!他在邯郸造访秦公子异人时,可能被逐出门外;他献给公子的赵姬,即使被公子笑纳,也未必恰好产下后来成为秦始皇的男婴;秦公子完全可能不被秦国召回;即使被召回,公子也未必有接位的机会;公子很快死去,年幼的嬴政在风险万分的宫廷中完全可能遭人暗算……。如上的每一步,陷入败局都不会是小概率事件;因而,吕不韦的如意算盘终成画饼,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然而,吕不韦居然成功了,几乎是完美的成功!这岂不是天底下最大的奇迹?至于他的晚年并不幸福,那是另一个问题。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争天下的各路英雄中,刘邦似乎最没有优势。他一个乡下流氓,出身低微,没有任何背景,与项羽这种名门之后比较简直判若霄壤。他的争雄之路也无比崎岖、惊险万分,每一步都可能落败出局。他领一支偏弱之师,直取咸阳,竟然侥幸得手;在鸿门宴上,他完全可能被占绝对优势的项羽翦除;他被项羽安排去汉中之后,追随者大失所望,第一号军事奇才韩信也准备出走,差点失去这个后来的顶梁柱;韩信打下故齐地之后,很可能因刘邦不能以王位笼络他而割据自立;刘邦与项羽的几次大决战失败,每次都可能失去再起之机;攻灭项羽之后,刘邦先后诛灭帮他打天下的韩信、英布,其中每一个都是有争天下能力的大英雄,如果发生与这些人的战争,刘邦未必能稳操胜券……。

所有这些都并非小概率事件,只要有一件成为事实,那么长安城中的皇帝就未必姓刘了。但刘邦就是洪福齐天,偏偏能够躲过所有可能的劫难,一路滔滔,被好运一直送上龙椅。你能说,他是真正英雄盖世,还是仅仅依靠洪福齐天?

汉末神州陆沉,到了“合久必分”的时候;在争天下的各路英雄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逐渐胜出。此三人中,谁的能力、事迹最不显眼?刘备!谁的运气最好?也是刘备!他就真的如同其祖上刘邦一样,居然成了偏安的鸿运天子。

刘备一生都在吹嘘自己是大汉宗室,其实早就没有了皇族的名分与实力。他起于乱世,半生坎坷,在混战中败绩累累,自中原窜至荆楚,几如丧家之犬。他在徐州败于吕布,完全可能丧命于莽夫吕布之手;投曹操之后在许昌以“皇叔”自恃,险些被曹操翦除;以败军之将投荆州刘表,他完全可能被拒之门外;他“三顾茅庐”,赢了求才的美名,其实诸葛亮也未必一定归刘,胞兄诸葛瑾岂不就投了孙权。赤壁之役,曹操差点灭了孙权;倘真如此刘备多半也到了末日!

在所有上述事件中,刘备都可能有一个坏的结局;如果那样,他就不再有去益州成就帝业的机会。但刘备偏偏每次都躲过了劫难,被好运气送上了帝位,其竞争者能奈之何?

吕不韦、刘邦、刘备在其成就大业的道路上,都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稳操胜券之人。当他们终成大业、踌躇满志之际,究竟是得意于自己的盖世功业,还是感恩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究是天遂人愿?谁能解此中奥秘、知晓天机呢?

龙种跳蚤

在成功者面前,失败者的命运更显得悲惨;他们应当自认晦气,还是怨天尤人?

就是那个恨恨地怨“天不助我”的楚霸王,真的是上天剥夺了他坐天下的机会吗?千载之下,恐怕也难以评说。他在巨鹿率三千楚国健儿勇击秦军,令“壁上观”的诸侯为之失色,何等英雄!他率40万大军进驻咸阳,虽然比刘邦晚了一步,但彼时普天之下谁不认定项羽已经稳胜刘邦,他如何处置刘邦,就全在他的一己之意,他能怨上天没给他机会吗?当被项羽逐至汉中的刘邦奇兵出关直奔中原之时,项羽的庞大实力就不能阻其于函谷关下吗?在中原之地的大决战中,项羽几次接近于让刘邦全军覆没,乃至在逃命中丢下家眷于不顾,上天不是已经给了他奋起一击、终定乾坤的机会吗?

等到项羽陷入垓下之围的时候,他就真的不再有机会了,无论他见不见江东父老,结局都无可挽回。项羽就这样全不在意地挥霍掉了他的无数成功机会,仿佛被什么神秘力量一步步逼向败局,明明一个龙种却成了跳蚤!他在自裁之前的那声吁天之叹,能唤起上天的宽恕与怜悯吗?

在中国历史上,再找一个可与项羽比肩的大英雄就难了;但意气难平的失败者则代代都有,几乎不可胜数。

离今天较近的一个就是李自成。李自成的最终结局如何,至今都扑朔迷离,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这件事今天已不再有意义。至于李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是否如楚霸王一样怨“天不助我”,则不得而知。李自成原不过是一个驿站马夫,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终至于戴了几天皇冠,事业做到这种份上,似乎也可知足了。

如果李自成仍然不免留下遗憾,那是不该放走几乎到手的鸭子!朱元璋打下的那份江山,几乎一开始就败政连连,没有什么“皇图永固”的气象,更别指望堪比汉唐的盛世。在史上罕见的腐败、暴政的折腾之下,朱氏朝廷竟然也慢悠悠地拖了近三百年,已属史上奇迹。到末帝崇祯年间,明朝“气数已尽”,实为路人皆知。李自成得了这样一个江山,只能说是捡了便宜,岂有什么功德可言!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时,崇祯的文武百官,既无人抵抗,也无人死节,所有的人都驯服地做了新皇帝的顺臣。就凭这一点,李自成似乎有点“义军”的气象。但这支“义军”竞相争抢战利品——包括争抢陈圆圆——的内讧却震动京师,整个北京一片混乱,竟然只能由刚刚走出山林的半野蛮的满清人来收拾局面。即使天老爷有眼,我不知道他怎么能眷顾这样一个扶不起的李皇帝!

项羽与李自成都只差一步就登天了,哪能不做皇帝梦?至于终究梦碎,梦想中的龙种成了跳蚤,该怨自己功亏一篑,还是怨天公不作美,捣碎了他们的美梦呢?

天道莫测

就芸芸众生而言,即使奔波终日,也不过是一些市井闾巷的小事,根本够不上读书人谈经论道的台面,更不可能涉及“天道”一类的高调说辞。但一旦进入高大上的国家、民族话语,爱搬弄大字眼的人,就不免将“天道”之类的词抬将出来。只是吊诡的是,恰恰是这些故作惊人语的人,并不真正知道这类词语的准确含义。

真的,何谓天道?

古代圣贤常常告诉你:某君谨遵天道,某君违拗天道;还会告诉你:某事合于天道,某事忤逆天道;也可能告诉你:某人之言近乎天道,某书之论不达天道……。但圣贤对于何谓天道,就是讳莫如深,并不直言!他们自己真正明白“何谓天道”吗?

我则宁愿相信,古人就是有某种特殊的领悟力,足以领悟到天道究竟是什么,只是依然默然以对,并不明言。如果你我都是聪明人,则更无需多言,就能肯定自己心中已经明白了!这就是我们各自心中的“天道”。

这样的“天道”当然神妙莫测,但它居然可作大用,尤其可用来解释“天意助谁”的问题。前面恰恰留下了问题:天意是不是有意扶助吕不韦、刘邦、刘备,而无意扶助项羽、李自成呢?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现代科学哪能帮上忙,而古代智者则可能心有妙算!

想必你已在猜度:古圣一定有什么大智慧、大秘诀!那你就误判了。其实,古圣的方法很简单,他们只是记住:

凡大成功者都顺乎天道;凡大失败者必逆乎天道。

这样,吕不韦、刘邦、刘备就成了顺天道者,他们的成功皆天助也,至于吕不韦晚年不吉,当然是天不再助他;项羽、李自成则肯定逆天道无疑。

真是妙哉!如此简单的方法怎么长期弃而不用呢?

还是现代人心眼稍多一点,不免心存狐疑:
A.既然成则冠以天意,败则责以逆天意,岂不赤条条一个成王败寇!没错。“成王败寇”正是最大的天道!你奈之何?
B.既然如此,岂不直说成败更好,何必介入天道这个实际上的虚名?这却不然。就心理影响力、震慑力而言,哪有什么别的词足以与天道、天意相比!
C.既然古圣能够“谈天”,也就能够“知天”,进而也就能“测天”,这就能够品评未来的事,判定其是否合于天道。然而我的回答却是:“不能”!这意味着,天道之说完全没有预测功能。不过,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切勿为虑。

至此,就天道的本义而言,话已说完。但如果希望收取触类旁通之益,则不妨作点联想。在现代话语下,凡非人之意志所能改易之历史过程,称之为必然性(或者历史必然性、历史规律)。凡受过“必然性思维”训练的人都知道,必然性是绝对不可冒犯的一尊神,其权威恰如天道。一个并不需要大智慧的小发现就是:莫非天道就是必然性吗?如果认可这一点,就不妨将对天道所说的一切,全部移用于必然性!特别,不妨宣称:

凡成功者都顺应了历史必然性;凡失败者都违背了历史必然性!

当然,这也是一条成王败寇的命题。

今天特别流行的说法是历史的选择。上面的解释自然引申出:凡顺应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就是历史的选择。于是就有以下命题:

成功者都被历史所选择;而失败者则为历史所唾弃!

现在你就完全清楚了:我们经常说“历史选择了某某某”,实际上无异于说“历史表明某某某成功了”。明乎此,你就一通百通了!

天助不如人助

衣俊卿首创的“三个自信”,已发展成“四个自信”了,足见“自信”在当代之重要。一定程度的自信,当然人人有之,也时有所需。但某种自信到了无时不念的地步,肯定是它急需用来克服某种焦虑。人之有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未来之不可预测;而不可预测性,实际上就是世事的不确定性。这就明白了:

焦虑之源,在于世事的不确定性。

但在人们的心理上总觉得:在俗人眼中的不确定性,在圣人、神人、天帝眼中就是确定的了。这才有了对神助、天助等等的追求。人们在万般无奈中祈求天助的那声呼喊,既倾泻了对无助困境的焦虑,也表达了盼望神力相助的幻想。至于天助是否有效,在任何人都不是一个需要或者可能实际回答的问题。

可见,呼吁“天助”,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需要,并不意味着“天助”的真正兑现。古往今来,都不会有什么“天助”的真实呈现;人们也未必真正期待这种呈现。

至于与“天助”相对照的“人助”,却不是这样,在很多情况下它完全是实际呈现、可捉摸的。项羽在与刘邦争天下的这一场生死决斗中,他所能指望的帮助有:某个谋士例如范增的鼎力相助;江东父老的声援与实际助力;望风而归的天下豪杰的忠诚效命;或者冥冥中的某种神秘天助。前三者就是项羽得到的人助,它是实实在在的;至于项羽没有用好这种人助,那是他自己的过失。而最后那个天助,却不着边际、虚无缥缈,它既没有也不可能给予项羽什么真实助益。不谋人助而寄望于天助,就只有自取其败了!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