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裁决

in hive-180932 •  4 months ago 

对于历史,人们说过许多特别高大上的话: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永远站在正义一边;任何罪行都逃不脱历史的审判……。在人们心中,历史似乎永远有一张公正的面孔。只是,人们并不真正知道历史是谁!今天,在大众面前侃侃而谈历史的,多半不是什么历史学者,甚至不是对历史有多少了解的人。他们真的能够谈论“历史的裁决”吗?

image.png

裁决了什么?

如果提出“历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多半只对你瞪眼睛,即使读过《二十四史》的人,恐怕也不例外。但若问“历史裁决了什么”,那么即使读史不多的人,大概也不会自谦地表示“无可奉告”。当今时代,即使最不足道的文章,也会漫不经心地侃侃而谈:历史选择了谁,历史证明了谁英明伟大……。一旦明白且确信历史的结论如此之多,还说不知道“历史是什么”,就显得很没道理了。

那么,到哪里去找历史的裁决呢?它们首先就被记录在历史著作里,但也可能就在很一般的文章中,或者就在平常的谈话里,甚至在草民大众的街谈巷议中……。下面就是一些有案可查的历史裁决:

中国人给人类贡献了四大发明;
在很长时间内中华文明领先于全世界;
古希腊与古罗马开创了环地中海文明;
犹太人为世界几大宗教的创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中世纪的黑暗停滞严重阻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哥伦布等人发现新大陆结束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
文艺复兴运动迎来了近代科学、文化与社会的蓬勃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纪元;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开启了一个革命的新世纪;
法国大革命迎来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世界大战是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
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两次大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结束了西方世界的殖民统治……。

如果你觉得这个单子还不够长,还可以在其后一直加下去。

历史无言

你一定注意到,对于上述的种种历史裁决,其是非对错,我都不置一词。当然,还不至于全无自己的看法。只是,评论历史谈何容易!在这样做之前不能不有所准备。

首先指出,上述的每一条“历史裁决”,都未必是唯一的结论,因而都可能成为争论的源头。对于历史裁决的意见纷纷,表明了那并非最终裁决。这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谁来裁决“历史裁决”的是非呢?还是由历史来裁决吗,那样岂不是历史“自己裁决自己”?就不要欺侮历史了,历史终究无言啊,将人们想到的任何东西,都加之于不能反驳的、无言的历史,未免太不厚道了。

什么“历史的裁决”,现在就来戳穿这一谎言:

任何裁决都是人的裁决,是人以历史的名义所作的裁决!

对于上述结论,几乎不需要什么论证。历史的裁决并非来自上天的宣告,而不过是来自历史书籍、历史文告、历史记载、甚至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言——所有这些,终究是人的意见,而且多半是既世俗又浅陋的人的意见。只是,说出这些意见的人,多半已经沉淀或者消逝于历史,你不再可能与之商榷或者争辩了。

上面的分析,实际上肯定了:裁决历史的人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具有血肉之躯的人。这种基于直观的看法似乎无可置疑,但显得不那么深刻,尤其在大理论家眼中属于浅薄之见,今天似乎已端不上台面了。今天时兴的是一些更深奥的见解。例如,理论家们就是言之凿凿地断言:裁决历史的是人民大众、是主流群体、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的人、是群众的代言人……。

我不想说,这些说法毫无道理。不清楚的只是,像“人民大众”这样的庞大群体,其意见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布的。这肯定是当代社会学中最深奥的问题,不妨暂且放下。

姑且承认群体裁决这一说法。这就有了两种平行的历史裁决:分散的个人裁决——下面简称分散裁决——与群体裁决。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今天历史都无言了;但无言的原因却有所不同。涉及分散裁决的历史无言,是因为裁决的人都已消逝于历史,再也不可能死而复生;涉及群体裁决的历史无言,是因为群体本来就无言——你什么时候听到群体发言了?例如,你听到“人民”说过什么啦?

群体的神话

这个世界广泛流行着一个神话,即有关群体的神话。

人们最爱提到的群体是:人民、大众、公众、草民、知识界、无产阶级等等。群体神话的核心思想就是:似乎群体具有人格,能够如同个人一样有思想、观点、意见、主张,能够发声、创作、裁决、宣布。对于这样一个神话,人们相信到什么程度,当然因人而异。但实际上没多少人真正仔细思考过这一类问题,至多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看法。如果你问某人:人民喜欢普京吗?他可能只是含糊地说:还行吧。不太有人会质疑你的问题的提法。干嘛不直接问:“你喜欢普京吗?”谁知道“人民”喜欢不喜欢!

在群体的神话之中,最重要的是有关人民的神话。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最堂皇的东西,无疑就是历史与人民!历史在时间上的久远,人民在规模上的庞大,二者的结合构成合法性的最强大的支撑。实际上,历史与人民紧密相连,不妨一体看待;如大人物所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或许,正因为历史与人民都过于庞大,并不容易搬出来为某个人助威。你不妨轻松地说:历史证明了,美国人民支持林肯解放黑奴;俄罗斯人民支持普京侵占乌克兰;朝鲜人民支持金日成进军韩国……。因为历史与人民都无言,如果没有适当的证据说话,上述说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

对世界的许多误读、误解、误判,恰恰与群体神话有关,实在是揭穿这一神话的时候了!我现在就要大声告诉你:你永远都不可能与一个庞大群体打交道!你能与之有关、交往、认知的,不过是群体中的个体罢了。发声的也不是群体本身,而是群体中的某些个体,而且其声音因人而异;所谓群体的声音不过是一种假象。什么群体的意见、群体的主张等等,都是如此。至于群体的代表,更不是一件可以轻易谈论的事:谁授权给代表了?

交待了涉及群体的这点常识,现在就能比较严谨地谈论历史的裁决了。如前所述,什么历史的裁决,不过是人的裁决。首先,历史上的人,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都可能对某个问题各别地发声,这些声音极不可能恰好一致,没有人能汇总这些声音。但研究者可能对大量的个人意见进行综合、研判,有时能够判定具有倾向性的意见,即所谓主流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爱下结论的人出来说:这就是群体的裁决!持异议的个人要么不敢反对,要么反对的声音太小而无人听到。这样的裁决,是否就是群体的裁决呢?如果说它是群体的裁决,仅仅在“综合”的意义上有合理性,并不是什么直接的、群体一致的裁决;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群体一致”没有意义,或者说就是虚假的!上述意义上的群体裁决,实际上还是分散裁决。

群体裁决还可以取另一种更具程序性的形式,即通过适当的群体表决,形成某种法定的群体意见。一旦这种意见形成,它就被赋予了某种合法性或者合理性,而群体中的个人则退隐到群体后面去了,或许不再发声。这种意义上的群体裁决,更符合现代精神,因而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当然,这种意义上的群体裁决,同样离不开“人的裁决”。采用“群体裁决”这个词,或许给了它一种人格化的外观。

后一种群体裁决固然有较大的合理性,但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却很少有现实性。首先,历史上的观察者多半处于不同时代,没有机会在一起进行表决。其次,即使在同一时代,过于庞大的群体——例如人民——的表决也没有现实性。你曾见过多少“全民公决”?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那更是天方夜谭!

思考过这些之后,对于“历史的裁决”你还有多大的信心?你还能不假思索地侃侃而谈:历史判定了什么、选择了什么吗?

无论人们如何说历史公正、无私,历史都不是一种好打交道的对象,实际上很难得到人们的充分信任。你不妨暗自思忖:能够完全信任历史吗?历史终究得由人来书写,你能完全信任书写历史的人吗?可见,对历史的信任归根结底是对人的信任。问题是,

人或许恰恰是最难信任的生物。

一旦透彻理解了这一切,你还能完全信任历史的裁决吗?

科学的裁决

细心的观察者容易注意到:在前面赋予了特别重要性的两个词:历史与人民,今天的西方政要都不爱提了。川普也许是唯一例外,他在总统任上真有点“口不离人民”!你可曾听说,拜登、约翰逊等唠叨过什么历史、人民之类?整个来说,当代的潮流就是回归常识、回归现实、回归平淡,拒绝大字眼!大字眼是过去年代的产物,多半与什么“改天换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潮流彻底改变了对于“历史裁决”的一些表达。

从一件看来不是很大的事情说起。美国的历史学家有一种雅好:喜欢给他们的历届总统打分排名。他们似乎完全不觉得,这是什么高度敏感的问题,需要得到哪级部门的批准。就是将“国父”华盛顿排到稍后的位置,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至于现任总统的面子,更不“受到特殊保护”,常常惨不忍睹!

此处关注的,当然不是总统的排名;我关注的是一种观察历史与社会的方法。既然对总统都可以排名,权力场上就没有什么不可品评的东西了。例如,共和党、民主党、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小布什的反恐战争、奥巴马的医改、川普的“美国第一”、拜登的“新亚太战略”等等,都可以搬到桌面上来品评一番,而品评的方法就是民调、打分、投票。说什么“历史选择了川普”,那都不着边际,口说无凭,一定要拿一个票决的结果出来!

这就是涉及“历史裁决”的现代方法,它至少有如下优点:

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个人的意见,而是依据一定范围内的意见的综合,因而谈得上真正体现民意。

精确性——它完全由数字说话,而这恰恰符合现代计量科学的原则。你说自己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顶个屁用!有把握就拿出一个超过50%的准确支持率出来!

可操作性——得出结论的方法依据专门设计的程序,整个测定过程都依既定程序进行,方法简单方便而且少有争议。

唯一成问题的是,人们肯接受这套方法吗?

实际上,这并非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传统与文化的问题。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或者,至少自培根时代以来,在基本精神上,西方文化已经科学化了。这意味着,对任何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与历史问题——的认知、分析、处置,必须基于科学精神,其主要原则正是上面提到的三条要求:客观性、精确性、可操作性。这就表明,在西方社会中运用上述方法来处理“历史裁决”问题,正是他们自身的文化所要求的;或者说,这是现代文明的逻辑!

在中国社会中就不然了。从根本上说,中国式思维遵循完全不同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非逻辑性、非计量性、非程序性。

中国人尤其偏爱大字眼:什么天人合一、标本兼治、顺势而为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甚至不知所云。在这一套思维的主导之下,能收获什么果实,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却恰恰是中国人最关心历史的裁决。有三件东西:权力、主义、功勋,他们最希望获得历史的认可。因为历史总无言,其实他们根本不必询问历史,只要以历史的名义大声宣布就够了。于是,人们就听到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的宣示:历史选择了他们永远执掌权力;历史给他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裁决了:他们建树的功勋前无古人!至于上述裁决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操作性,让洋人去考虑吧,中国人才不吃这一套!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