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阴影下,该感谢遮蔽了烈日的阴霾赐你以阴凉,还是该咀咒遮挡阳光的乌云夺走了你的温暖?类似的纠结,也出现在对其他性质阴影的体验中。承受阴影的后果呢,似乎源于造成阴影的造影者,即那个阻挡阳光的障碍物。最强大的造影者,莫过于某个剧烈地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他既创造了历史,也让后世人长久地生活在他的阴影中。你该留恋这种阴影,还是试图逃出它呢?
圣人的阴影
“逃不出阴影”这个短语包含三个要素:逃影者、造影者、光源。
逃影者既然有逃出阴影的愿望,对于阴影至少有某种程度的负面感受;至于对阴影的反感程度,则可能呈现多种不同情况:不快、无奈、压抑、厌弃、愤慨等等。在逃离阴影之前,逃影者不得不生活在阴影之下,当然有其不得不如此的理由,首先是因为他在造影者面前的相对弱势,这种强弱异势无关乎他是否敌视造影者。
造影者多半是伟岸之人,其巨大身躯所造成的阴影才够大,足以覆盖他人,使之不容易逃出;至少在逃影者看来他是强者,与阴影中人不在一个级别之内。他可能是已故之人,对阴影不再负有直接责任;阴影中人一旦成长壮大,不妨将其搬开,造影者并无反抗之力。
光源的含义依具体情况而定,就想象为阳光吧。它为逃影者所需要,应当是被阴影中人欣赏的某种价值、荣光等等。
逃影者可能仅仅是某个与造影者有特殊关系的人。例如,有人认为周海婴就长期生活在其父鲁迅的阴影之中。这种情况对当事人固然关系重大,但未必有多大社会意义,不在本文的考虑之内。只有那种遮蔽许多人的阴影,才值得社会关注;当然,那样的造影者必定是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下面考虑的“圣人的阴影”就属于这种情况。
此处不妨仅仅以孔圣人为例来解释圣人的阴影,因为唯有他得到最广泛的认可。孔圣人作为儒教之祖,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以上,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格荫庇许多人。在其荫庇之下的多数人,根本就没有逃出孔夫子阴影的意愿;对这些人来说,本文所说的问题当然不存在。另一方面,孔圣人以其巨大影响力,必然阻断了儒学之外的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使得后人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合理的名义接触这些文化资源。对于这些人而言,孔圣人所留下的巨大阴影,当然是一个问题,其中未必没有人有十分强烈的负面感受。这样一来,就不免发生“逃出孔圣人阴影”的问题。
成为问题的是,谁“逃不出孔圣人的阴影”呢?如已提及的,许多人生活在孔圣人的阴影之中,并无不适,甚至滋润一生,根本不存在逃逸的问题。那些希望逃出的人,其思想必定已经穿透古代社会那坚实的厚壳,有着逃往儒学之外的精神追求。在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历史中,有这样的出类拔萃之人吗?
这种人肯定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至少,可以举出魏晋时代的隐逸派文人、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越经典儒学的宋明理学家、明代的杰出思想家李贽、明末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等。上述这些人,既不情愿生活在孔圣人的阴影下——他们未必公开承认——也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儒学的教义。
尽管如此,他们终究是“逃不出”的人!儒家经典的那张网实在太大了,远远大过如来佛的手掌;而这些已萌动逃逸之心的人,又未必有比孙悟空更大的本事,要跳出儒家网罗谈何容易!
我读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时,固然为其无与伦比的博学震撼不已,但亦不免深深的悲哀!这些中古时代的顶尖思想家,整个地说来,其思想体系与儒家经典的距离实质上很小。不能想象,这些人真正有逃离孔圣人的意愿。在那个时代,离开了孔圣人,你能到哪里去安身立命?那是一个异常沉闷的年代,也是一个高度封闭的年代,没有一束文明之光从外界照射进来。一旦离开了孔圣人,或许就无家可归了!对于一个学人来说,那肯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强者的阴影
孔圣本人有文质彬彬的学者形象,一点也不像后世那些尊孔子为师的专制帝王。但孔圣人一旦进入了历史,他作为一个造影者的空前强势,就不再受其温和形象的约束,而仅仅服从历史的逻辑了。在孔圣人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几乎就是唯一的造影者。没有人会觉得,需要摆脱孔子之外的其他某个人的阴影。阴影之下不可能形成新的阴影,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要谈到另一个强人的阴影,就只有孔圣人不再统治中国思想界之后,而这就需要到20世纪。
孔圣人的至尊地位,在“西学东渐”之后就开始动摇,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就大体结束了。在孔圣人之后,中国不再需要圣人,也没有什么公认的圣人出世了。代替孔圣人的是一系列强人,对他们褒贬不一,但其巨大影响力却无人否认。他们都有充当造影者的资格,事实上也造成了巨大的阴影,至今都有许多人生活在其阴影之下。这些阴影的存在,不只是影响到一部分人,实际上严重地制约着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强人包括两个系列: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毛泽东、邓小平。正是他们书写了中国现代史的主要篇章。
被尊为国父的孙中山,其影响力之大自不待言。其阴影厚重吗?只要看看民国年代孙的遗存就知道了:专属孙中山的“总理”一职无人敢触碰;国家的官方哲学,是孙的独家理论:三民主义;政权架构完全遵照孙中山的设计:五权五院。所谓五院,就是国民政府一直沿用的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政治路径遵循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模式……。无论这些东西如何有别于大多数文明国家的惯例,都被一直恪尊不渝。所有这些,不是孙中山的阴影又是什么呢?
公平地说,蒋介石几乎自觉地留在孙中山的阴影中,并不以此为侮。而就个性而言,蒋或许是更强悍的人,他不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遗产,这就轮到他给蒋经国留下阴影了。至少,蒋经国不会去碰“总裁”这一称号!不过,蒋经国时代所继承的,主要还是孙中山的遗产。而在具体施政上,无论孙中山还是老父,都不能约束蒋经国自行其是。而且不妨说,正是蒋经国的创意,为台湾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更主要有赖于蒋经国的独特贡献。由此看来,不妨说蒋经国既走出了孙中山的阴影,也走出了其父的阴影——他根本就不是那种情愿留在某个阴影中的人!
一旦启动民主化进程,造影者与阴影,在台湾社会中就逐渐淡去并最终消失了。
毛无疑是现代中国更强势的人物,他在身后留下了最大的阴影,至今仍然笼罩着多不胜数的人。这份遗产的最终结局如何,眼下还没有人敢断言。如果说,在毛时代起作用的是毛的巨大权力与意志力量;那么在毛之后起作用的,就是影响力、社会惯性自身的逻辑,其力量之强大未必逊色于其本人的力量!而在某种意义上,毛在其身后更强大,因为他不再要为他之后的任何失误负责了;而随着老一代人的故去,毛遗产中最令人不堪的那一部分,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无论毛留下的阴影如何宏大而厚重,都未能完全网罗住其主要继任者邓小平,真是中国之幸!客观地说,邓既不是特别深邃之人,也不是思维特别周密者;他只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对于事实或者常识,有一种称得上天才的敏感与把握力。这种特质与强大权力结合在一起就足以创造奇迹,他也确实创造了奇迹!就实际成就而言,在现代中国,邓不能不居于所有其他人之上!
然而,邓作为个人却更像一个失败者!在当今中国社会,邓所具有的影响力远远低于外界的想象。他仍然处在毛的无处不在的阴影之下,而他自己造成的阴影则相对较小,且越来越小。邓是一个粗率的人,就是在生前,也没有刻意做什么,来确立他在毛的阴影之外的影响。今天,似乎没有人在意“逃出邓的阴影”这种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当下刻意贬邓的这种状态,或许恰恰将有助于邓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但那是后代人的事情了。
阴影的利弊
在本质上,阴影无非是影响力在时间上的延伸。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人,即使人还在,也没有一点点让人感觉到的影子,身后就更不必说了。而影响力巨大的人,由于惯性的作用,即使在其身后,影响力也不会很快消失,能够保留或长或短的时间;被这种影响力所笼罩的人,就感觉到强者的阴影了。因此,阴影的利弊,实际上也就是影响力的利弊。
首先考虑对个人的效果。如一开始就指出的,逃影者因为厌倦阴影笼罩而竭力逃离,似乎阴影对于他总是负面的。其实,这只是逃影者的一种倾向性的感觉,实际效果可能并非如此。就客观效果而言,逃影者未必不大大得益于阴影的庇佑,助其克服某些人生艰难。实际上,让逃影者厌倦的,只是阴影一步不离的那种压抑感,而不是来自阴影的一切。例如,普京肯定不喜欢叶利钦的阴影老是罩着他,并非完全排斥叶利钦、并非根本不愿提到叶利钦。
实际上,逃影者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他能够自如地操纵那个阴影,就如同操纵舞台布景一样,在不需要的时候让阴影撤去,在偶尔需要时,有一点阴影亦无妨。当然,只有普京这样的高手,才能够收纵自如,一般人哪有这种手腕?
其次考虑社会效果。许多人生活在某种阴影下,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一些人反感于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静待阴影慢慢消退。至于这种局面于社会利弊如何,则难以定论,这主要取决于影响力本身的性质。例如,人们或许不特别排斥罗斯福的阴影;大概不太可能有人愿意生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不过,我宁可不停留在这种两可之间,而对阴影主要取否定的态度。历史上的任一页都得翻过去,即使曾经光芒四射的一页也是如此。即使能风行一时的正面遗产,其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可能因妨碍人们的主动性与首创性而成为消极因素。还不如让所有历史人物都适时地进入纪念堂,在那里他们并不会消失!
阴影的凋谢
如果你去问任何年青人:是否愿意生活在某人的阴影之下,多半得不到任何回答,他很可能根本就不认同这样的问题,什么阴影?这对于他来说,是未曾明确体验过、也未曾想象过的事情。只有少数广闻博览的人,才在人文类书籍中接触过阴影之类的词汇,但也不见得与之发生过共鸣。
看来,确实到了不宜再谈阴影的时候!
首先,有造影资格的人越来越稀少了。一个巴掌大的人物,凭什么挡去别人一片阳光?你不妨举目四顾,看看今日之天下,有几个像样的人物,能让你心甘情愿地俯伏于他的阴影之下?今天,真的不是那种普遍蒙昧的时代了,没有什么鸟人还能张榜竖旗,收罗一批崇拜者。今天的年青人,尤其在大城市,几乎都受了高等教育,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以为自己就是当年的张少帅?无论今天的媒体人如何口若悬河、舌似莲花,就是一百个胡锡进,也发现不了一个适当人物,用以造出一片阴影来遮住世人!你选谁当造影者呢?成吉思汗?乾隆大帝?鲁迅?金庸?雷锋?申纪兰?如果以为这些人行,不妨首先自己试试,看自己能否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如果你都觉得自己不行,凭什么将这些人推荐给更牛的年轻才俊?
也不要天真地以为,历史上那种遮天蔽日的阴影,都是大人物的无量功德换来的!功德固然起作用,捧场者的作用更不可低估!有大人物的阴影罩住天下人,让其不得动弹,不致胡思乱想,对于统治者当然很好。如果谁从阴影中逃出来,一定会有人将其赶回阴影!即使没人有意识地这样做,也一定有多不胜数的人出于习惯施以压力,让逃出阴影的人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这就是一个守旧社会回归传统的巨大力量。但这种力量仅仅在普遍不开化的环境下才起作用。今天还能指望这种力量吗?那么你就瞧瞧周围吧。今天有几个人没到过世界各地,不在当天就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资讯?不要再指望人们继续迷信大人物了。因此,即使仍然有阴影在,恐怕也遮不住几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