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敌,当然是一个国家的顶级强势状态,从来都是可望不可求的。在今天的世界上,通向天下无敌之路,并非一条;做希特勒还是做罗斯福,方法和后果都大不相同。希特勒以追求天下无敌始,最后以成为“天下之敌”终,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乱世枭雄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今天还有人愿意重演吗?
天下共主
当你喊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一冲天豪语时,一定觉得自己已经顶天立地,气冲牛斗,再无人敢应战了。但我中华曾有过这样的气概吗?回答是:从来如此!两千年啦。
天下无敌!这种快意于心的大话,是不能放在今天说的,至少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公然直言。这倒不是因为有人质疑你的“世界老大”地位,而是因为在一个文明时代,整个世界都不能接受这类妄语了。不妨瞧瞧,喜欢说大话的普京今天怎么了?就是从来都我行我素的头号强国美帝,你什么时候听到它说过此类话来?
但在皇帝坐龙庭的时代,那就不然了。天朝皇帝说我“天下无敌”,与其说是一种自夸,还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如果不这样说,就有失“天子”的尊严了,那将上愧于皇天,下愧于万民,更无颜面对祖宗。在那个时代,称王称帝者或许不只一人,但“天子”则只能有一个,这叫做“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朝皇帝就是天下的“共主”,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共识,至少在天朝的势力圈内肯定如此。
那时倘若“万国来朝”,外邦君主见天子是要“称臣”的!那时的外国,全是“番邦”,即野蛮人之邦,就是“称臣”恐怕还不够资格,哪能像今天这样甜蜜蜜地唤作“友邦”!如果不是这样,乾隆哪敢叫堂堂大英帝国的使者马嘎尔尼行三跪九拜之礼?在那个时代,如果还有人竟认为天朝不是世界老大,此人必定心术不端,或者是神经出问题了!于是,“天下无敌”的问题并不存在。
当然,只要你多少还有些历史知识,就会知道事情并非如此。
第一,“天子”权威所及的势力圈其实小之又小,不过本土加上朝鲜、安南、西夏等几个小国罢了。就是位于中亚、印度境内的那些国家,离天朝很近吧,也不在任何意义上认天朝为老大。日本或可列入华夏文化圈,但也从未臣服过天朝。“天子”在龙庭上或许威严无比,恐怕也知道,真正臣服于他的外邦实在是寥寥可数。至于传颂数千年的“万邦来朝”,那哪能当真!那不过是御用文人自娱自乐的吹嘘,连个影子都谈不上。天朝之擅长虚张声势,无人不知。慈禧祝寿时,就有人特意为她营造“万邦来朝”景象,那时谁不知道天朝都快要寿终正寝了!
第二,即使境外有少数几个附庸,勉强维持某种“天下共主”的局面,天朝也很少有唯我独尊的实力。除了汉唐盛世、康乾盛世这种短暂的强盛期之外,天朝根本没有什么“天下无敌”的实力。倒不是因为历代帝王都是酒囊饭袋,而是在强势的游牧民族面前,农耕文明的天朝少有军事优势。历史上,天朝败于匈奴、鲜卑、契丹、吐蕃、女真、蒙古、鞑靼等等的记录数千年不断,哪里称得上天下无敌?
第三,唯有文化优势,或许真是天朝的强项所在。或许正因为如此,天朝才理直气壮地以“天下共主”自居。即便如此,天朝的文化优势也非常有限。最主要的是,华夏文化缺少真正的影响力、渗透力与辐射力。不妨看看,在天朝周边真正进入华夏文化圈者,能有几个?就在天朝近旁的蒙古进入了佛教文化圈、东南亚之大部进入了印度文化圈、中亚地区(甚至新疆)进入了伊斯兰文化圈……。面对此情此景,那个“天下共主”该有多失落!
这些事实岂不说明,天朝的天下无敌,原不过是一种聊以自慰的虚幻!
英雄迟暮
辛亥之年,武昌城头的枪声送走了行将就木的天朝,也送走了“天下共主”的千年梦幻,更送走了天下无敌的古今幻觉。伟大的中华古国,开始成为——毋宁说是开始学习成为——正常国家,一个不再以做天朝为目标的国家。
早已习惯于充当“天下共主”的伟大国家,对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毫无心理准备,尽管还是有不少精英欢呼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特别没有预料到,“正常国家”的最初体验竟然如此苦涩!辛亥之后的20年,不是民国先贤最初期待中的共和盛世,而是不堪回首的屈辱之年,是不折不扣的危急存亡之秋。自从皇帝梦碎的袁世凯故去之后,国家就日甚一日地陷入分裂、混乱、无序、黑暗,直到另一个“袁世凯”出来收拾残局,勉强撑起一个“非帝国非民国”的诡异局面,让许多人的救国梦想化作泡影。
随之而来的是日寇入侵,国家沦陷,水深火热,生灵涂炭。一个“蕞尔小国”尚且不能敌,还谈什么天下无敌!
尽管如此,自负的中国人,依然牢记数千年的祖上荣光,在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那个天朝梦想:中国仍然是独树一帜的“五千年文明古国”,依然肩负着匡救天下的天赋使命,依然期待着那个必然到来的伟大复兴,依然挽留着那个天下无敌的旧梦!
那么眼下的不堪又算什么呢?那仅仅是“龙游浅水”,还是无可挽回的“英雄迟暮”?是一时的失败,还是从此一蹶不振?心忧天下的中国人,在忧患之中该如何百转回肠,忧心如焚?不了解这一代中国人的失落与忧伤,就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何会如此坚信自己天下无敌,这种毫无理性的情结何以如此之深。
战无不胜
最不能理解、也不能适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人,偏偏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经受了两次大变局,后一次大变局尤其天翻地覆、乾坤倒转,将“郁郁乎文哉”的华夏大地,变成大多数人眼中的陌生之国。
尽管如此,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深怀救国理想的知识人,仍然热心期待着国家的复兴。尽管知识人曾经进入共和之梦、自由之梦、德赛二先生之梦,但到此时,都不约而同地忘却了这些旧梦,仅仅在心中植入一个新的梦,即强国梦,更确切地说是天下无敌梦!但新的时代将会让他们梦想成真吗?
今天的许多人,恰恰认定他们所圆的正是这个天下无敌梦!
“天下无敌”之誉,只能来自“天下有敌”之时。自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中国之敌已经够多了:鸦片战争迎来了未曾交过手的英吉利人;甲午之战结了一个世仇日本;庚子年慈禧一时兴起,同时向11个列强宣战,树了一群敌人,但她还是满不在乎,于是差点亡国灭种!此后多少长了一点见识,不再盲目树敌了。
但一进入1950年代,就树了一个最不该树的敌人——天下第一强国美利坚。与头号强国交恶的智慧如何就不说了,就凭道义也是没道理的。美国没占过中国一寸土地,在二战中还有救助之恩。蒋氏失败后,美国的大使司徒雷登就在南京街头转悠,等待着与北京来的人接头,但铁了心一边倒的领袖就是不予理睬。在三八线上的那一场世纪之战就不可避免了。朝鲜战争对于美国当然也不是什么光辉记录,但其对手就更惨了。中国的失分,既在当时更在后来,是一个足足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祸害,所有明白人都洞若观火。奇怪的是,唯有当事人却不以为然,至今一口咬定:中国的胜利史无前例,而且受惠至今!而最大的得分就是:打败美帝最无可置疑地证明了: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中国是战无不胜的!
这不实实在在地圆了那个期待了多少年的“天下无敌梦”吗?
此后直至今天,“中国战无不胜”都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神话。那么这个神话是实还是虚呢?
你不妨到市井闾巷中去听听,就是最无国际常识的人,都会坚定不移地告诉你:正是在朝鲜,中国人打败了美帝!中国军队的战无不胜从此再不容争论。
但还有另一些人有更真实的看法。此处说的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西方人,而是东方人,这些人肯定不会相信在朝鲜真正打败了美国人。首先是俄国人,尤其是斯大林不会相信,他最清楚现代化战争是怎么回事,否则,就不至于那样不愿与美国人交手,以致在金日成请战时踌躇再三。彭德怀当然更清楚朝鲜战争是怎么回事,我坚信他绝不愿再来一次朝鲜战争,不是他个人惜命,而是不忍心再看到百万健儿无谓地牺牲。彭德怀手下的所有将领,都会知道朝鲜战争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经历了砥平里的吴智泉将军,他们不太可能主张轻易挑战美帝!永远埋骨朝鲜的那数十万中国军人,更清楚他们倒在怎样的对手之下,他们不会希望自己的同胞重蹈覆辙。
知道了这些之后,你还能轻松愉快地谈论“战无不胜”吗?
“天下无敌”
在字面上,“天下无敌”的意思无疑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敌人;而在习惯上,却几乎没有人这样去理解,大家都理解成了“老子天下第一”!习惯上理解的天下无敌,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很少人会想到,其实更可心的状态是字面意义上的“天下无敌”(下面总加引号)。宁要天下无敌,而不要“天下无敌”,这一可悲的误置,恰恰是这些年来许多不幸的根由!
如果你身处一个社群中,而颇看重自己的口碑,那么你会在乎什么样的品评呢?“和善可亲,交口赞誉”,或者“锋芒毕露,仇怨甚多”,你希望是前者还是后者?一般人恐怕还是希望少结怨为好吧?这样的为人之道,是多数人认可的常识。
那么,将如此简单常识移用于国际关系,该长一点什么智慧呢?我想,想必你能一眼看出,该有的智慧恰恰就是“天下无敌”!你能不认为,“天下无敌”是所有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吗?
自然的问题是:是否真有“天下无敌”的国家呢?
在“天下大乱”的年代,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欧洲、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要想“天下无敌”谈何容易!但如果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那么,“天下无敌”不仅可能,而且应该是大多数国家的常态!要举例吗?太容易了,瑞士岂不就是!举相反的例子反而难些。试想,如果某个国家存在明显的敌国,岂止是糟糕,简直会夜不安寝!今天任何一国之元首,只要他有正常的思维,他宁可要“天下无敌”,还是希望在外交部里养一群战狼?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显而易见。今天的大多数国家恰恰就是选择“天下无敌”;他们的领导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外交天才,不过有正常思维而已;持另类思维者,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荣耀。
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却恰恰摈弃了“天下无敌”,而宁可养一大群战狼!
如果一个国家身处险境,天时地利不佳,要完全的“天下无敌”殊为不易。但至少不能沦为天下之敌,也就是彻底孤立,就如同今日之朝鲜、俄罗斯一样。当然,彻底孤立也并非易事,那该有多放肆,闯出多少祸来!但即使是接近于孤立,也是一个正常国家所难承受的。而我们这个以“天下无敌”为期许的国家,却偏偏流年不利,在许多年中到了接近于孤立的地步。
1950年竟舍身去救一个流氓国家,不惜与联合国交战,这步怪棋的代价之一,就是使安理会那个常务理事国的位子让台湾占着,这样还能不孤立?但领袖还觉得孤立得不够,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举得罪苏联集团那几十个国家,名曰反对修正主义!为了某个教义两国反目,这已是“十字军时代”的老故事了。与修正主义斗了30年,其结果就是1989年邓小平那句风行全球的话:
看来,我们双方(指中苏两国)都不全对!
到了此时,才有一人终于想明白了:结仇不如解怨,仇怨越少越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原来很简单:将内政上沿用了几十年的那个“斗”字,完全撤出外交领域。邓公当然没有这样明说,只是用了一个文绉绉的古词:韬光养晦。
但这种深谋远虑的韬晦之计,岂为无知无畏的当代强人所欣赏,岂是当代战狼们所能理解!于是,邓公的嘱咐早被置诸脑后,今天盛行的依然是战狼外交。这样,一个新的孤立时期又不期而至,而理想中的“天下无敌”,则离得愈来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