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一桩很糟糕的生意

in hive-180932 •  4 years ago  (edited)

欧洲杯战火正酣。向你推荐一本讲足球的书,让透过球场以外的视角,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理解足球。

这本《足球经济学》,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全新认识:足球看似是一桩豪门生意,但却是一桩很糟糕的生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表面上看,职业足球完全不差钱。动不动一个球员身价就是一亿欧元,一场比赛就能吸引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一个欧洲豪门俱乐部可以拥有遍布全球的球迷组织。但其实,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商业规模很小。

例如,2016~2017赛季全球营收最高的足球俱乐部是曼联,收入规模是5.81亿英镑。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和全球营收最高的企业沃尔玛相比,2016年的营收是3447.8亿英镑,是曼联的593倍。2008年英超联赛球队的平均营业额是7500万英镑,乐购一家郊区小超市就有5000万英镑。而且,乐购超市是盈利的,但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在亏损,大笔的资金只是在俱乐部走一趟,然后进入球员的腰包,俱乐部所得甚少。

另外,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其实非常业余,甚至可以用“愚蠢”来形容。

很多掌握足球俱乐部的人都是运动员出身,他们不缺少踢球的经验,但因为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普遍缺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理性和严谨。无论是选择主教练、球员转会交易还是日常管理,更多是凭借经验,而不是进行严谨的逻辑论证。就拿购买球员来说,大多俱乐部新教练上任,往往就要清洗前任教练信任的队员,买进新球员,这就导致大量浪费。另外,球队总是因为一个球员在一次大赛中表现很好,就砸重金购买,而不去科学评估这个队员未来是不是能持续有优秀的表现。另外,买来了大牌球员后,对这么重要的资产也不去精心呵护。

譬如,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在2002年夏天以2230万英镑的高价买来了法国球星阿内尔卡。这个球员性格比较内向,语言能力很弱,按说,俱乐部应该有专人帮助他适应和融入新环境,但是皇马竟然没人管这件事,甚至连更衣室衣柜都没安排,最终导致球员与俱乐部的关系不可调和。你想象一下,一个公司花2230万英镑买了个“大件儿”,却不配备专职维护人员,任由他在露天环境里“生锈”。也许只有足球俱乐部才会如此视金钱如草芥。而且,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世界上最成功的俱乐部。

足球是一桩糟糕生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跟职业足球的商业模式有关。职业球队的赛季套票很贵,球衣定价也很高,但是就算是铁杆球迷,一年最多就买上一次。从商业上说,球迷消费是一个低频行为,这就很难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再说球迷规模,理论上说,豪门俱乐部的球迷遍布世界,但是,这些球迷大多只是在收看电视转播,他们很热情,他们会买啤酒、买球星代言的商品,但这些钱跟俱乐部无关。说到底,足球俱乐部归根结底更像是一个基于当地社区的居民组织,有很强的地区属性。耐克球鞋可以卖到全世界,但是能够持续为球队花钱的消费者,终究只是球队所在地区的一小部分人。用互联网行业的说法,职业球队只有球迷,没有用户,无法把流量转化为收入。

举例来说,1983年,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在伦敦交易所挂牌,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足球俱乐部,但是,热刺俱乐部老板很快意识到,“由于足球经济的特性,俱乐部无法为股民带来利润。”因为传统上的俱乐部属性,球迷通常会要求俱乐部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俱乐部,购买高水平球员或给球员涨薪。2004年10月,热刺宣布俱乐部股票由公开发行变为内部持有,基本撤出股市。在1990~2000年代,全英国有超过13家俱乐部都像这样在上市后又最终退市。

足球这个生意的本质就是足球本身,球迷只想看到赢球,而不在乎俱乐部是否赚钱。在过去十几年中,德国俱乐部很少有机会赢得欧洲冠军,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很少花大价钱购买球员,他们赚钱了,但是球迷并不开心。

职业足球是一个很糟糕的生意。这里面有职业足球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也有职业足球本身商业模式的局限性。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  4 years ago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476007

這是一篇抄襲的文章,帳號已在 SteemCN 被屏蔽.